成语拼音:jiǔ náng fàn bāo
成语解释:见“酒囊饭袋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渔《意中缘·卷帘》:“念区区酒囊饭包,又谁知生来命高,没生涯,终朝醉饱,都倚着那妖娆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无能之辈
繁体字形:酒囊飯包
英文翻译:a person who can do nothing but eat and drink
酒:1.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白酒等。2.(Jiǔ)姓。
囊:[náng]1.袋子:布囊。2.像袋子的东西:胆囊。3.用袋子装:囊沙。[nāng]〔囊膪〕猪胸腹部又肥又松的肉。膪(chuài)。
饭:1.煮熟的谷类食品。特指米饭。2.每天定时吃的食物:早饭。晚饭。
包:1.用纸、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:包书。包饺子。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。2.包好了的东西:药包。邮包。打了个包。3.装东西的口袋:书包。把零碎东西装进包儿里。病包儿。坏包儿。淘气包儿。4.用于成包的东西:两包大米。一大包衣服。5.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:树干上有个大包。腿上起了个包。6.毡制的圆顶帐篷:蒙古包。7.围绕;包围:火苗包住了锅台。骑兵分两路包过去。8.容纳在里头;总括在一起:包含。包罗。无所不包。9.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,负责完成:包医。包教。包片儿(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)。10.姓。
“酒囊饭包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怪?其实,许多人第一次接触时都会疑惑:这是不是“酒囊饭袋”的误写?没错,你的直觉是对的!原本的成语是“酒囊饭袋”,用来形容只会吃喝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。但既然有人提到“酒囊饭包”,我们不妨借题发挥,聊聊这个成语背后的深意。
假设老张在小区里逢人就吹嘘自己认识多少大人物,可每当邻居找他帮忙解决实际问题,他却只会拉着人去饭局。邻居老王私下摇头:“老张啊,就是个酒囊饭包。”这里用“饭包”替代“饭袋”,反而多了层揶揄——不仅装的是饭,连“包”都透着华而不实的感觉。
为什么这类成语能流传千年?或许因为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。就像现代职场里,总有人把“认识某总”“参加过某项目”挂在嘴边,真到需要方案落地时却拿不出干货。这种对比形成的讽刺效果,让成语跨越时空依然鲜活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古人用“囊”和“袋”形容容器,现代人可能更习惯说“移动硬盘”“云存储”。但换个角度看,那些只会机械存储信息、却不会加工创造的人,不也是新时代的“数字酒囊饭包”吗?这种古今映照,恰恰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内核,而不拘泥于形式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留有余地。它没有直接骂人“废物”,而是用装酒装饭的容器作比,既形象又保留了幽默感。就像我们看到同事在会议上滔滔不绝却言之无物时,互相对视一眼说“这位真是个人才”,其中的调侃智慧,和古人用“酒囊饭袋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下次遇到光说不练的人,你会怎么形容?或许可以试试这样说:“小王那份年度计划书,前二十页都在写中午吃啥,后三页突然跳到火星殖民——整个一当代酒囊饭包。”看,活用成语不仅能精准吐槽,还能为对话增添几分文化味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