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ǎi shàn biǎn è
成语解释:采:选择;贬;贬斥。采取善良的行为,贬斥恶劣的行径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《春秋》采善贬恶,推三代之德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
繁体字形:採善貶惡
英文翻译:Take good and belittle evil
采:[cǎi]1.摘取:采茶。2.选取;搜集:采用。采购。采风。3.挖取(矿藏):采矿。采油。4.神态;精神:丰采。兴高采烈。[cài]1.〔采邑〕也叫食邑、采地、封地。2.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。封地的租税收入,作为卿大夫的俸禄。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。秦汉后的采邑,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,作为其俸禄的“食邑”。3.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、贵族或功臣的领地。
善:1.善良;慈善(跟“恶”相对):善举。善事。心怀不善。2.善行;善事(跟“恶”相对):行善。劝善规过。3.良好:善策。善本。4.友好;和好:友善。相善。亲善。5.熟悉:面善。6.办好;弄好:善后。善始善终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7.擅长;长于:善战。多谋善断。8.好好地:善自保重。善为说辞。9.容易;易于:善变。善忘。10.姓。
贬:1.降低(封建时代多指官职,现代多指价值):贬黜。贬值。他曾被朝廷贬到边远地区做官。2.指出缺点,给予不好的评价(跟“褒”相对):他被贬得一无是处。
恶:[è]恶劣;坏:恶习。恶意。[wù]讨厌;憎恨(跟“好”hào相对):好恶。深恶痛绝。[ě]1.[恶心](ě·xin)2.有要呕吐的感觉:胃里不舒服,一阵一阵地恶。3.厌恶;令人厌恶:这种丑事,让人恶。你别在这儿恶我了。4.揭人短处,使难堪:他太抠门儿,得找个机会恶恶他。[wū]1.同“乌2”。2.表示惊讶:恶,是何言也(啊,这是什么话)!
大伙儿都知道,成语是咱们中华文化的浓缩精华,但「采善贬恶」这类成语到底有啥实际用处?说白了,它们就像一面镜子,既照出人性的闪光点,也暴露那些藏在犄角旮旯的毛病。比如「惩恶扬善」这个词儿,你想想看,隔壁老王捡到钱包主动归还,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?
有人可能要问:这类成语会不会太说教了?嘿,您还别说,古人造词讲究的就是四两拨千斤。就拿「疾恶如仇」来说吧,现在年轻人看到插队的立马翻白眼,这种集体默契不就是成语里说的「见不善如探汤」吗?说白了,文化基因早就刻在骨子里啦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现实生活可比成语复杂多了。比如「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」这句话,乍听挺有道理,但仔细琢磨,现在社交媒体上造谣可比辟谣容易多了。这时候就得靠咱们自个儿拎得清——就像我奶奶常说的:「好话要当真,歪理别上心」,这不就是活学活用的智慧吗?
要说个人看法啊,现在有些年轻人把「明哲保身」当座右铭,这事儿得分两面看。遇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?前两天我就碰见这么个事,结果三个大学生二话不说就上去搀,您猜怎么着?人家还录了视频自证清白。您瞧,这不就是新时代的「见义勇为」嘛!
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,用成语别光顾着掉书袋。就像「良药苦口」这个词,现在谁还喝中药啊?但换个角度想,老板批评你方案时的脸色,可不就跟喝苦药一个样?关键是要咂摸出背后的道理。记住喽,老祖宗的话能传千年,准有它的门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