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ǐ chū wài jìn
成语解释:出:突出的一部分;进:凹进的一部分。形容物体的表面排列不整齐;表面凸凹不平或参差不齐。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指物体的表面
繁体字形:裏出外進
英文翻译:uneven
里:[lǐ]1.(里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里儿。衣服里儿。这面是里儿,那面是面儿。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邻里。里弄。4.家乡:故里。乡里。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6.姓。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里。箱子里。话里有话。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里。那里。头里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外:1.外边;外边的。与“内”“里”相对:门外。外表。2.关系疏远的;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外人。外乡。3.指外国:对外贸易。外侨。4.非原有的;非正式的:外加。外号。5.称母亲、姐妹、女儿的亲属:外祖母。外甥。外孙。
进:1.向前或向上移动、发展,与“退”相对:前进。上进。推进。跃进。进退。进取。进击。进驻。进行(xíng)。进而。2.入,往里去:进见。进谒。进谗。3.吃,喝:进食。进餐。滴水未进。4.收入或买入:进账。进货。日进斗金。5.奉上,呈上:进言。进奉。进献。6.旧式房院层次,这所宅子是两进院。
说到“里出外进”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会疑惑:它到底是什么意思?其实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里面的人想出去,外面的人想进来”,用来形容一种内外需求矛盾的状态。举个例子,比如一家餐厅,老板拼命打折吸引顾客,但老顾客却因为菜品质量下降而不再光顾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里出外进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?关键在于“需求错位”。就像现在的直播行业,主播拼命要流量,观众却渴望优质内容。当双方目标不匹配时,平台就会陷入越努力越尴尬的怪圈。这种状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,比如家长拼命给孩子报辅导班,孩子却想要更多玩耍时间。
有趣的是,这种情况往往源自“信息不对称”。就像网购时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异,商家展示的是精修图,消费者收到实物时却大失所望。这时候如果能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,比如直播验货、七天无理由退换,就能有效缓解这种矛盾。
我个人观察到,现代社会的“里出外进”现象比古代更复杂。以前可能只是简单的供需矛盾,现在还要叠加算法推荐、大数据画像等技术因素。比如短视频平台既要保证用户留存率,又要平衡创作者收益,这种多方博弈让“里出外进”有了新的表现形式。
解决这类问题其实有诀窍——找到最大公约数。就像社区团购模式,既满足了居民对实惠的需求,又帮商家解决了库存压力。关键是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,用创新方法建立双赢机制。毕竟,当内外需求达成动态平衡时,系统才能真正健康运转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现象并非全然负面。适度的“里出外进”反而能推动事物发展。就像城市人才流动,年轻人想出去闯荡,外地人想进来发展,这种双向流动正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源泉。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良性循环,而不是强行消除差异。
最后想说,与其害怕“里出外进”带来的矛盾,不如把它当作改进的契机。就像智能手机行业,厂商不断推出新功能,用户却抱怨操作复杂。正是这种矛盾催生了极简设计风潮,最终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成熟。差异本身可能就是进步的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