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ǐ tōng wài guó
成语解释:里通:暗中勾结。与国外反动势力暗中勾结;盗卖本国的情报或国家利益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之余》:“ 大则指为‘里通外国’,就是现在之所谓‘汉奸’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暗中勾结外国
繁体字形:裏通外國
英文翻译:have relations with a foreign country
里:[lǐ]1.(里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里儿。衣服里儿。这面是里儿,那面是面儿。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邻里。里弄。4.家乡:故里。乡里。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6.姓。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里。箱子里。话里有话。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里。那里。头里。
通:[tōng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通的。山洞快要打通了。这个主意行得通。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通炉子。3.有路达到:四通八达。火车直通北京。4.连接;相来往:沟通。串通。私通。通商。互通有无。5.传达;使知道:通知。通报。通个电话。6.了解;懂得:通晓。精通业务。粗通文墨。不通人情。他通三国文字。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通。万事通。8.通顺:文章写得不通。9.普通;一般:通常。通病。通例。通称。10.姓。[tòng]用于动作:打了三通鼓。挨了一通儿说。
外:1.外边;外边的。与“内”“里”相对:门外。外表。2.关系疏远的;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外人。外乡。3.指外国:对外贸易。外侨。4.非原有的;非正式的:外加。外号。5.称母亲、姐妹、女儿的亲属:外祖母。外甥。外孙。
国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药。5.姓。
“里通外国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内部人员勾结外部势力、损害本国利益的行为。比如古代战争中,某个守城将领私下与敌军联络,偷偷打开城门导致城池失守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里通外国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还存在这种行为吗?”其实在全球化时代,商业间谍、技术窃取等现象依然存在。某科技公司研发主管将核心技术资料卖给外国竞争对手,导致企业损失数十亿,这种案例就是现代版的“里通外国”。
但需要区分的是,正常的国际合作不等于“里通外国”。就像中医研究院与海外机构合作开发新药,既保护了知识产权又实现技术共享。关键在于是否遵守法律、是否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。
我观察到,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密切,这种行为的界定变得更复杂。去年某外交官家属被指控泄露敏感信息的事件,最终调查发现是文化差异导致的误会。这说明在警惕不法行为的同时,也要避免“疑邻盗斧”的过度猜疑。
值得思考的是:如何防范真正的“里通外国”?加强法制建设是关键。某省去年出台的《涉外数据安全管理条例》,既规范了数据跨境流动,又保障了正常学术交流,这种平衡施策值得借鉴。
从个人视角看,在开放的世界里,每个公民都是国家利益的守护者。就像渔民发现可疑测绘设备主动上报、程序员拒绝高薪诱惑保护代码,这些日常中的选择其实都在参与维护国家利益。
未来或许会出现更智能的防范机制,比如区块链技术用于数据溯源,人工智能监测异常信息流动。但最根本的,依然是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——这才是抵御“里通外国”最坚固的城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