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óng guī dié zǔ
成语解释:指世代连续做官。
成语出处:明·宋濂《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》:“予闻世之右族,重珪叠组者有之矣,索其家学相仍数世而弗坠,十百之中或一二见焉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重重曡組
英文翻译:Chongyudien formation
重:[zhòng]1.重量;分量:举重。这条鱼有几斤重?2.重量大;比重大(跟“轻”相对):体积相等时,铁比木头重。工作很重。脚步很重。话说得太重了。3.程度深:情意重。病势很重。重伤。4.重要:重地。重任。5.重视:敬重。尊重。看重。器重。为人所重。重男轻女是错误的。6.不轻率:自重。慎重。持重。7.姓。[chóng]1.重复:重出。书买重了。2.重新;再:重逢。旧地重游。重写一遍。3.层:云山万重。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。4.使重叠在一起;摞:把两领席重在一起。5.姓。
珪:同“圭”。
叠:1.一层加上一层;重复:重叠。叠石为山。层见叠出。2.折叠(衣被、纸张等):叠衣服。把信叠好装在信封里。3.姓。
组:1.组织;结合;构成:改组。组成。2.为工作、学习需要而结合成的较小的集体:语文组。学习小组。3.量词。用于由若干个体组成为一套的事物:一组电池。4.合成一组的(文艺作品):组诗。组曲。组歌。
哎,说到“重珪叠组”这个成语,可能有人会懵:这词啥意思啊?其实啊,它形容的是事物一层叠一层、反复叠加的状态,像搭积木似的越堆越复杂。举个例子,你瞅瞅那些古装剧里的宫廷礼仪,“三跪九叩”的流程愣是搞成了“重珪叠组”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
那这成语用哪儿合适呢?比如你朋友装修房子,非要在客厅挂满装饰画,还叠着摆了一堆雕塑。这时候就能调侃他:“你这布置简直是重珪叠组,眼睛都不知道往哪儿看了!”——你看,用在这儿既点出了问题,又不带攻击性,多妙!
不过问题来了:这么“叠罗汉”式的操作,真的有必要吗?就拿写文章来说吧,有人总爱堆砌华丽词藻,结果反而把核心观点给埋了。这时候就要提醒自己:别让形式盖过内容,重珪叠组虽好看,但过犹不及啊!
话说回来,有些领域还真需要这种“叠加思维”。比如科技公司开发新功能,不就是把用户需求像拼图似的层层叠加吗?你看手机支付从密码到指纹再到刷脸,这不就是技术层面的“重珪叠组”嘛!关键得看叠的是不是地方。
个人觉得啊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当代人的信息焦虑。每天刷短视频、看热搜、回消息,各种信息就像俄罗斯方块似的往下掉,可不就是现代版的重珪叠组?这时候就得学会筛选,别让信息堆成“死局”咯。
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古人用“重珪叠组”可不只是说物件堆砌。你看《礼记》里记载的祭祀流程,那些个繁文缛节,活脱脱就是礼制文化的“重珪叠组”。所以说啊,这成语既是生活智慧,也是历史镜子,用得巧了准能让人会心一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