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àng
  • záo
  • zhèng
  • ru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iàng záo zhèng ruì

成语解释: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。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不量凿而正枘兮,固前修以葅旈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量鑿正枘

英文翻译:A peg is worth a pound

量凿正枘的意思

量:[liàng]1.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。如升、斗等。2.限度:胆量。力量。3.数量:降雨量。产量。4.估计;衡量:量力而行。5.哲学范畴。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、程度、速度等,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,如多少、大小、高低、轻重、快慢等。[liáng]1.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、长短或其他性质:量地。量血压。2.估计;衡量:打量。思量。

凿:1.凿子,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。2.打孔;挖掘:凿一个眼儿。凿井抗旱。3.明确;真实:确凿。4.榫(sǔn)眼:圆凿方枘。
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
枘:榫子:方枘圆凿(形容格格不入)。

成语评论

量凿正枘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,但说白了就是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”。比如你买了一台新空调,结果发现预留的墙洞太小了,这时候你需要量一量洞口尺寸,再重新选个合适的机器——这就是“量凿正枘”的典型场景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和‘随机应变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两者都强调灵活性,但“量凿正枘”更突出主动测量和精准匹配的过程。比如团队接到紧急任务时,主管不是直接照搬过往方案,而是先分析客户的具体需求,再调整工作计划,这种“先摸底后行动”的智慧就是成语的精髓。
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:装修时发现瓷砖尺寸和设计图不符,老师根据学生理解程度改变讲课方式,甚至疫情期间企业转型线上运营……这些都需要我们像工匠调整榫卯结构那样,在现实约束中寻找最优解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。太多人困在“标准答案”的思维里,遇到变化就手足无措。其实就像手机系统需要定期更新,我们的处事方法也要保持可迭代的弹性。去年我们团队做项目时,原定的线下推广方案因突发情况全部作废,正是靠着及时调研用户线上行为数据,才找到了新的突破口。

下次遇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提醒我们:问题本身往往包含着解题线索,关键是要先放下预设,像木匠测量榫眼那样认真观察现状。毕竟,最适合的解决方案,永远生长在现实的土壤里。

"量凿正枘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