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 gāng nǔ mù
成语解释: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成语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宋·庞元英《谈薮·薛道衡》:“隋吏部侍郎薛道衡,尝游钟山开善寺,谓小僧曰:‘金刚何为努目?菩萨何为低眉?’小僧答曰:‘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’道衡怃然不能对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面目威猛可畏
繁体字形:金剛努目
英文翻译:glare like a temple door god -- to be fierce of visage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刚:1.硬;坚强(跟“柔”相对):刚强。刚直。他的性情太刚。2.姓。3.恰好:不大不小,刚合适。4.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;仅仅: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,刚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。5.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:他刚从上海回来。那时弟弟刚学会走路。6.用在复句里,后面用“就”字呼应,表示两件事紧接:刚过立春,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。
努:1.竭力使出:努力。2.突出:努目。努嘴。3.〈方〉由于用力过度而身体受内伤。4.书法用语。指汉字笔画的竖。参见〔永字八法〕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你知道"金刚努目"这个成语该怎么用吗?让我们先看个生活场景:办公室里的小张正对着出错的方案眉头紧锁,同事小李碰碰他胳膊:"别总金刚努目似的,咱们慢慢改就是了。"这里的"金刚努目"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严肃紧张的工作氛围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到底表达什么情绪?其实它传递的是一种带有威慑力的严肃神情。就像上周社区保安喝止翻墙的小偷时,双目圆睁、声如洪钟的模样,围观大爷脱口而出:"哎呦,这金刚努目的架势,真把坏蛋镇住了。"
值得探讨的是,"金刚努目"是褒义还是贬义?这取决于具体情境。记得中学班主任批评逃课学生时,那金刚努目的模样虽然严厉,但眼神里分明藏着担忧。就像古玩市场的老行家鉴定赝品时,看似凶巴巴的神态,实则是想用气势震慑不老实的商贩。
在当代职场中,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年轻管理者刻意模仿"金刚努目"的威严,却往往适得其反。有位创业朋友分享过,当他收起金刚怒目的表情包,改用平和语气沟通时,团队协作效率反而提升了30%。这说明传统成语的现代应用需要与时俱进。
若将"金刚努目"与"菩萨低眉"对照理解,会更有趣味性。前者如寒冬劲松,后者似春风拂柳,都是中华文化对神态描摹的精妙创造。就像戏剧中的变脸表演,红脸白脸各司其职,关键要懂得在何时展现何种面貌。
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城市里的建筑景观。金融区玻璃幕墙折射的冷峻光芒,与老街巷灰瓦白墙的温润质感形成鲜明对比。生活中既需要金刚努目式的原则坚守,也要有春风化雨般的包容理解,刚柔相济或许才是处世智慧的真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