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 wú bù jìn
成语解释:金吾: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。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,终夜观灯,地方官取消夜禁。后也泛指没有夜禁,通宵出入无阻。
成语出处:唐 韦述《西都杂记》:“西都京城街衢,有金吾晓暝传呼,以禁夜行;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,前后各一日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畅通无阻
繁体字形:金吾不禁
英文翻译:conceal curfew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吾:[wú]1.我,我的:吾身。吾国。吾辈。2.姓。[yù]古同“御”,抵御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禁:[jìn]1.明令取消;制止:严禁走私。2.拘押:监禁。3.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:犯禁。违禁物品。4.皇帝的住处:宫禁。紫禁城。[jīn]1.受得住;耐(用):禁得起考验。这件衣服禁穿。2.忍住:不禁大笑。
“金吾不禁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背后藏着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。古时候,“金吾”是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员,“不禁”意味着解除宵禁。合起来就是指特定日子取消夜间戒严,允许百姓自由活动。比如:“元宵节当晚,长安城金吾不禁,街市灯火通明,百姓彻夜欢庆。”这个场景是不是立刻有了画面感?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都用不上宵禁了,这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?”其实,“金吾不禁”早已超越了字面意思。比如某公司推行“弹性工作制”,允许员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,同事们笑称这是现代版的金吾不禁。这种打破刻板规则的做法,反而提升了团队创造力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大学校园里,图书馆原本规定晚上十点闭馆。后来改为“期末周金吾不禁”,通宵开放自习区。这个改变不仅缓解了学生的备考压力,更让校园多了几分人情味。你看,老祖宗的智慧照样能解决现代问题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传递的包容性。就像某城市推出“地摊经济不设限”政策,小商贩们不用再和城管“打游击”,市民也能随时买到热乎的烤红薯。这种灵活的管理智慧,正是“金吾不禁”精神的当代表达。
或许有人疑惑:“完全放开限制不会乱套吗?”其实成语本身就有隐含条件——它特指在特定时间、特定场景下的临时开放。就像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限放令,既保留了传统年味,又控制了安全隐患。这种张弛有度的管理艺术,才是我们需要领悟的精髓。
下次遇到需要打破常规的情况,不妨想想“金吾不禁”的智慧。比如社区组织跳蚤市场时,物业不再严查每个摊位的营业执照,而是划定专门区域让大家自由交换闲置物品。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开放,往往能催生更多温暖故事。
从长安城的灯火到现代城市的霓虹,从宵禁解除到制度创新,“金吾不禁”始终在提醒我们:合理的开放比僵化的管控更能激发活力。当春风拂过古城墙,或许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管理哲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