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īn
  • guā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n bì guā mù

成语解释:比喻翻然醒悟。
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读〈日本书目志〉书后》:“然今及铁舰之未来功也,吾速以金篦刮目,槐柳取火,尤不容缓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金篦刮目

英文翻译:Scratchy eyes

金篦刮目的意思
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
篦:1.篦子,梳发用具,中间有梁儿,两侧有密齿。2.用篦子梳:篦头。

刮:1.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,把物体表面上的某些东西去掉或取下来:刮胡子。刮锅。刮下一层皮。2.在物体表面上涂抹(多用于糨糊一类稠东西):刮糨子。3.搜刮(财物)。4.(风)吹:又刮起风来了!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成语评论

金篦刮目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和“刮目相看”类似,但更强调用“金篦”这样精细的工具去重新审视事物。比如,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同事,突然在项目会上提出突破性方案,领导感叹:“以前觉得他只会埋头干活,这次真是得用金篦刮目,才能看清他的潜力!”

为什么用“金篦”而不是普通工具?金篦在古代是治疗眼疾的手术器械,象征一种彻底、深度的改变。比如父母发现孩子偷偷练习钢琴三年,在家庭聚会上演奏时,惊讶地说:“我们以为他只是贪玩,现在得用金篦刮目,原来他早已不是那个淘气包了。”这里不仅表达惊讶,更暗示需要主动“刮除”旧印象才能看到真相。
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社会。我们常被第一印象或标签束缚,比如认为“理科生不懂艺术”“35岁难转行”。而现实中,外卖小哥苦练书法获奖、退休阿姨直播科普物理,都在提醒我们:放下偏见,才能看到他人被隐藏的闪光点

如何实践“金篦刮目”?可以试试“三周观察法”:遇到看似普通的人或事,主动记录三个星期内的细节变化。就像网友发现小区保安大叔每天用粉笔在地上写古诗,拍成视频后意外走红。网友评论:“以前只觉得他是个守门的,现在才知什么叫扫地僧!”

换个角度看,“金篦刮目”不仅是对他人的重新认知,也是自我突破的契机。有个朋友辞职开烘焙工作室,初期无人问津,但她坚持在社交媒体分享失败经历和改良过程,两年后老客户留言:“看着你从烤焦饼干到设计翻糖蛋糕,每次更新都让我重新认识你的坚持。”这种双向的认知刷新,让改变更有温度。

或许我们都需要一把“金篦”,定期清理思维中的惯性尘埃。当同事穿运动装上班时,别急着定义“他不专业”;当孩子考试失利时,别立刻贴上“不努力”的标签——留一道缝隙,光才能照进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