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īn
  • chāi
  • ch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īn chāi dà chén

成语解释: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。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的;不了解情况;也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。

成语出处: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九回:“雯青因是钦差大臣,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富轮来接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欽差大臣

英文翻译:imperial envoy

钦差大臣的意思

钦:1.敬重:钦佩。钦仰。2.指皇帝亲自(做):钦定。钦赐。3.姓。

差:[chā]1.义同“”(chà):差别。差异。2.减法运算中,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。如6-4=2中,2是差。也叫差数。3.稍微;较;尚:差可。天气差暖。[chà]1.不相同;不相合:差得远。2.错误:说差了。3.缺少;欠:差点儿。还差一个人。4.不好;不够标准:质量差。[chāi]1.被派遣去做的事;公务;职务:兼差。出差。2.旧时指被派遣的人;差役:听差。解(jiè)差。[chài]同“”。[cī]见〖参差〗(cēncī)。
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”。2.古同“”。

臣:1.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也包括百姓:忠臣。君臣。2.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钦差大臣这个成语,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:公司总部派老张到分公司检查流程,他刚进门就摆出一副“钦差大臣”的架势,把各部门主管都叫来开会,结果发现连打印机型号都没搞清楚。这时候用这个成语,既点明了他的特殊身份,又暗含对他工作方式的批评。

为什么说"钦差大臣"常带负面色彩?比如街道办李处长被派到社区检查垃圾分类,张口就是“市里领导特别重视”,却连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的投放时间都没弄明白。这种场景用“钦差大臣”,既说明他是上级派来的,又暗示其脱离实际——就像古代拿着尚方宝剑却不懂民情的官员,现代照样可能出现。

这个成语只能在官场用吗?看这个例子:班主任让班长监督午休纪律,结果他拿着记名本在教室里来回踱步,活像个“钦差大臣”。这说明只要有临时被赋予监督权的场景,都可能出现类似现象。关键在于被赋予权力的人是否真能解决问题,还是只在乎形式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揭示了一个管理困境:当信息传递存在断层时,执行者容易陷入身份认知错位。就像网购平台的巡查员,如果只盯着差评数量却不了解具体售后流程,再大的权限也难服众。现代管理中,“钦差大臣式”的检查正在被数据化、透明化的方式取代。

有没有正面使用的情况?假设某科技公司CTO亲自下到生产线,不仅带着总部的改进方案,还跟着工人三班倒实操三天,这种既能代表上级又扎根实际的情况,或许可以称为“带着笔记本电脑的钦差大臣”。这说明关键不在于身份,而在于能否建立有效连接。

观察发现,这个成语的生命力恰恰来自它对人性的精准捕捉。就像家长群里突然冒出的“家委会特派员”,或者健身房里自称“总部督导”的私教,权力与能力不匹配时,“钦差大臣”的帽子总会适时落下。它提醒我们:解决问题永远比展示权威更重要。

钦差大臣的造句

  1. 造句 封建社会最高统治集团往往派些钦差大臣作为他们励精图治的标榜。
  2. 造句 如果钦差大臣满天飞,那我们的工作就没法开展了。
  3. 造句 这个钦差大臣来到地方,只知吃喝玩乐,根本不搞调查。
  4. 造句 一个钦差大臣便带著一打随员,从我的右小腿那里走了上来.
  5. 造句 钦差大臣一般都带着敕书巡查地方.
  6. 造句 钦差大臣以此名犯讳,遂去“龙眼”称之为“珍珠汤”。
  7. 造句 记者了解到,在这部戏中,不仅焦晃亲自登台扮演假钦差大臣,他当年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同窗如张先衡、顾永菲等表演艺术家也都集体加盟。
  8. 造句 这洪太尉拿着钦差大臣的范儿,本是来龙虎山请张天师去京城求雨,却遭到张天师变成的虎蛇和童子戏弄。
  9. 造句 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渡海办理台防事务,驻守闽安镇的左、右营官兵随沈葆桢赴援*弯。
  10. 造句 他们的从者自以为是京里来的,钦差大臣的下属,趁机骚扰乡里,强行贱买民物,甚至沿途抢夺赈灾物。

"钦差大臣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