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iě dǎ tóng zhù
成语解释:铁打成的,用铜浇铸的。形容非常坚固。
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十四章:“请老兄放心,并非愚弟酒后乱吹,敝寨确是像铁打铜铸的一般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鐵打銅鑄
英文翻译:Cast iron and copper
铁:1.金属元素,符号Fe(ferrum)。银白色,质硬,延展性强,纯铁磁化和去磁都很快,含杂质的铁在湿空气中容易生锈。是炼钢的主要原料,用途很广。2.指刀枪等:手无寸铁。动铁为凶。3.形容坚硬;坚强;牢固:铁拳。铁汉子。铁饭碗。他俩关系很铁。4.形容强暴或精锐:铁蹄。铁骑。5.形容确定不移:铁定。铁的事实。铁案。6.形容表情严肃:他铁着个脸,没有一丝笑容。7.姓。
打:[dǎ]1.除去:打旁杈。2.舀取:打水。打粥。⑰买:打油。打酒。打车票。⑱捉(禽兽等):打鱼。⑲用割、砍等动作来收集:打柴。打草。⑳定出;计算:打草稿。打主意。成本打二百块钱。(21)做;从事:打杂儿。打游击。打埋伏。打前站。(22)做某种游戏:打球。打扑克。打秋千。(23)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:打手势。打哈欠。打嗝儿。打踉跄。打前失。打滚儿。打晃儿(huàngr)。(24)采取某种方式:打官腔。打比喻。打马虎眼。3.从:打这儿往西,再走三里地就到了。他打门缝里往外看。打今儿起,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。[dá]十二个为一打:一打铅笔。两打毛巾。[英dozen]
铜:金属元素,符号Cu,原子序数29。紫红色,富延展性,是热和电的良导体。在湿空气中表面生成铜绿。铜可制多种合金(如黄铜、白铜)及电工器材等,也用于电镀。
铸:1.把金属熔化后倒进砂型或模子里,制成物件:铸铁。铸字。2.造成:铸成大错。
“铁打铜铸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在描述金属物件,但它真正想说的其实是“经得起考验的坚韧”。比如有人夸赞一支团队:“他们合作十几年,困难再大都没散伙,简直是铁打铜铸的情谊。”这里说的可不是真的用铁和铜焊接团队,而是强调关系中牢不可破的信任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金属打比方?换个说法不行吗?”其实这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。古代没有钢筋混凝土,最坚固的东西就是铁匠铺里反复捶打的兵器,或者铜匠手中精心铸造的器皿。用这些具体可见的物件作比喻,老百姓一听就懂——坚固的东西需要千锤百炼,就像好刀得在火里烧红再淬水,反复折腾才能成形。
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有了新玩法。比如程序员常开玩笑:“我这个代码可是铁打铜铸的架构,用户量翻三倍照样跑得稳。”这时候说的其实是系统设计的抗压能力。有趣的是,真正的“铁打铜铸”反而可能生锈,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——比如人的意志、团队的默契、技术的可靠性——反而更需要这种比喻式的赞美。
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越是强调“铁打铜铸”的东西,往往经历过重大考验。就像小区门口那家早餐店,疫情期间周围店铺关了大半,他们家照常凌晨三点起来磨豆浆。街坊都说这是“铁打铜铸的老味道”,其实支撑他们的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,比金属材质更可靠的是那份死磕精神。
有人担心:“现在什么都讲快速迭代,铁打铜铸的东西会不会过时?”我倒觉得这是个思维误区。智能手机年年出新款,但支撑它们的芯片材料确实在不断突破物理极限;直播带货每天有新花样,但真正留住观众的还是主播那份“铁打铜铸”的专业度。表面的变化越快,底层越需要稳固的支撑。
最近在健身房看见个标语挺有意思:“别指望天生铁打的身板,铜铸的肌肉都是举铁举出来的。”这算是给成语来了个现代化改编。确实,现在年轻人说“养生”,不再是吃补品泡药酒,而是规律作息、科学锻炼,用持续行动铸造健康屏障,这种主动型防御比被动依赖材质更靠谱。
有个容易被忽略的角度:铁会生锈,铜会氧化,真正的“铁打铜铸”反而需要维护。就像再好的婚姻关系也要经营,再坚固的桥梁也得定期检修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的不是一劳永逸,而是持续投入的重要性。下次听到别人用这个词夸你,不妨笑着回一句:“得经常上油保养才行。”
说到最后,与其追求成为别人口中的“铁打铜铸”,不如专注做好自己的淬火工序。每天早起十分钟读专业书,面对客户多问两句需求,遇到矛盾先深呼吸三秒——这些看似微小的动作,正像铁匠的锤子,一记一记把你锻造成更好的模样。毕竟,真正的坚固从来不是天生自带的属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