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íng
  • x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íng kè xīn gǔ

成语解释:比喻感念极深,永远不忘

成语出处:唐·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

繁体字形:铭刻心骨

英文翻译:Engraved heart bone

铭刻心骨的意思

铭:1.在器物、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、功德等的文字(大多铸成或刻成);鞭策、勉励自己的文字(写出或刻出):墓志铭。砚铭。座右铭。2.在器物上刻字,表示纪念;比喻深刻记住:铭功。铭心。铭肌镂骨(比喻感恩极深)。铭诸肺腑(比喻永记不忘)。3.姓。

刻:1.雕刻:刻图章。2.计算时间的单位。用钟表计时,十五分钟为一刻。古代用漏壶记时,一昼夜共一百刻。3.时间:即刻。立刻。4.形容程度深:深刻。刻苦。5.刻薄:尖刻。苛刻。6.同“”。
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“铭刻心骨”,许多人会联想到那些难以忘怀的经历。比如一位老战士回忆战友牺牲的场景时曾说:“那天雨下得很大,他的最后一句话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,像是刻在骨头里一样。”这种描述背后隐藏着一个问题:为什么有些记忆会如此深刻?或许是因为它们触动了人类最深层的情感,比如生死、爱恨或巨大的遗憾。

另一个例子来自日常生活。一位母亲提到孩子第一次独立上学的情景:“他回头挥手的样子,像是用刀刻在了我心里。”这种“铭刻”的力量,是否与时间无关,而与情感的浓度有关?有人做过实验,发现大脑对强烈情绪事件的记忆确实更持久。但过度沉溺于这类记忆是否健康?个人认为,记住它们是为了汲取力量,而非反复咀嚼痛苦。

在文化传承中,这种“铭刻”现象尤为明显。敦煌壁画历经千年风沙,依然能让人感受到画师倾注的心血。有个修复师说:“当我触摸那些剥落的颜料时,仿佛能听见古人的呼吸声。”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,是否印证了人类对永恒记录的集体渴望?有趣的是,现代人用电子数据保存记忆,却似乎更难达到这种“心骨铭刻”的效果。

有个值得探讨的现象:为什么负面记忆往往比快乐记忆更深刻?神经科学研究显示,恐惧相关的记忆会激活杏仁核,形成更牢固的神经回路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是否是进化赋予我们的生存本能?就像被火烫伤的孩子会永远记得火的危险。不过现代社会中,我们更需要学会主动“铭刻”美好——比如定期记录感恩日记,刻意强化积极记忆。

观察社交媒体会发现,人们正在用新方式实现“铭刻”。有人把重要日期纹在身上,有人用VR记录人生时刻。这些行为背后,是否反映出数字时代人们对真实记忆的焦虑?我始终相信,真正铭刻心骨的事物,不需要依赖外在载体。就像童年时外婆哼唱的摇篮曲,即便没有录音,依然能在某个深夜突然浮现耳边。

当谈论这个概念时,有人担心过度强调“铭刻”会导致执念。确实,生活需要适时淡忘的艺术。但那些真正值得铭刻的,往往是能让我们更完整理解人性的瞬间。它们像暗夜里的路标,提醒我们为何出发,又该如何继续前行。

"铭刻心骨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