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ǎi
  • w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ù cǎi xū wén

成语解释:“摛”念chī。铺陈文采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:“《诗》有六义,其二曰赋。赋者,铺也。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文章等

繁体字形:鋪採攡文

英文翻译:To lay out

铺采摛文的意思

铺:[pù]1.(铺儿)铺子;商店:肉铺。杂货铺儿。2.用板子搭的床:床铺。搭一个铺。3.驿站(今多用于地名):五里铺(在湖北)。十里铺(在浙江)。[pū]1.把东西展开或摊平:铺床。铺轨。铺被褥。铺平道路。平铺直叙。2.用于炕:一铺炕。

采:[cǎi]1.摘取:采茶。2.选取;搜集:采用。采购。采风。3.挖取(矿藏):采矿。采油。4.神态;精神:丰采。兴高采烈。[cài]1.〔采邑〕也叫食邑、采地、封地。2.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。封地的租税收入,作为卿大夫的俸禄。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。秦汉后的采邑,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,作为其俸禄的“食邑”。3.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、贵族或功臣的领地。

摛:舒展;散布:摛藻(铺张辞藻)。
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铺采摛文”?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生僻,但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。比如一个学生为了参加作文比赛,反复修改句子结构,甚至刻意堆砌成语和诗词,只为让文章显得更华丽——这就是“铺采摛文”的典型表现。它不一定是贬义词,关键看用在哪里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铺采摛文到底算不算好文风?”其实就像穿衣服,日常对话穿T恤牛仔裤最舒服,但舞台表演就需要闪亮的演出服。某广告公司为高端珠宝设计宣传语时,文案团队用了大量比喻和排比句,将产品比作“银河坠落的星光”“女神指尖的永恒”,虽然文字铺张,却精准触动了目标客户的审美期待。

但过度雕琢会不会本末倒置?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吃过这个亏。年轻时他写诗追求辞藻堆砌,直到老妇人说他“文章虽美,读不懂”,才醒悟到“文章合为时而著”的道理。这提醒我们:给长辈写贺卡时,与其用晦涩的典故,不如直接写“祝您健康快乐”更暖心。

现代人还需要这种文风吗?观察社交媒体会发现,美食博主描述火锅时会写:“红油如熔化的琥珀,毛肚在沸腾的岩浆中起舞”——这种视觉化的铺陈反而比干巴巴的“很好吃”更有感染力。可见在需要营造氛围的场景里,铺采摛文依然是有效的表达工具。

我曾在博物馆见过两块说明牌:一块用“此器物系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典型器物”的专业术语,另一块写着“先民用陶土捏出第一只碗时,人类文明的火种就此点亮”。后者显然更能激发参观者的想象。这让我思考:文字的力量不在于复杂程度,而在于能否建立人与事物之间的情感联结。

下次当你准备写情书、做演讲或设计海报时,不妨先问问自己:这次表达需要质朴如清茶,还是绚烂如烟火?答案没有对错,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和绣花针,各有各的用武之地。真正重要的,是让文字成为沟通的桥梁,而不是表演的戏台。

铺采摛文的造句

  1. 造句 我在“赋家说赋”第八则中,以《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》为题,作了介绍;这里再对赋的另外两种说法作些介绍,以便大家对赋有全面的认识。
  2. 造句 对于汉赋的评论,一般都肯定其铺采摛文的立赋大体,而对思想的认识评论却纷纭不一。
  3. 造句 辞赋以“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”为特色,最适宜写景状物,抒志言情,千百年来,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赋。
  4. 造句 铺采摛文犹体物,谋骈协韵亦传情。
  5. 造句 赋者铺也,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也。

"铺采摛文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