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ēng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ēng dí zhī kǔ

成语解释:锋:刀尖;镝:箭头;锋镝:刀剑,指战争。比喻饱受战争的苦难

成语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4章:“目的在于造成一种超然于南北以外的特殊地位,使浙江人民不受锋镝之苦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战争等

繁体字形:鋒鏑之苦

英文翻译:The pain of dysprosium

锋镝之苦的意思

锋:1.刀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:刀锋。枪锋。2.带头在前列的人:先锋。前锋。3.比喻说话或文章的锋芒:谈锋。笔锋。4.气象学名词。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接触界面,叫做锋面。锋面与地面的交线,称为锋线。有时将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。

镝:[dí]箭头。也泛指箭:鸣镝。锋镝。[dī]金属元素,符号Dy,原子序数66。银白色。可用作催化剂、发光材料、反应堆的控制材料和磁性材料的添加剂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苦:1.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(跟“甘、甜”相对):苦胆。这药苦极了。2.难受;痛苦:苦笑。艰苦。愁眉苦脸。苦日子过去了。苦尽甘来。3.使痛苦;使难受: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,可苦了他了。4.苦于:苦旱。苦夏。5.有耐心地;尽力地:苦劝。苦干。苦思。勤学苦练。6.除去得太多;损耗太过:指甲剪得太苦了。这双鞋穿得太苦了,不能修理了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呦,说到「锋镝之苦」这成语,估计不少人得挠头:这啥意思啊?说白了,它就像刀尖上舔血——形容人在战乱或危险中受的磨难。举个栗子,老张聊起爷爷抗战时的经历,一拍大腿:「那时候啊,村里人天天躲空袭,吃不上热乎饭,真叫锋镝之苦!」你品,这味儿是不是瞬间就出来了?

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:现在和平年代还用得上这词吗?嘿,格局打开!比如互联网公司搞「内卷大赛」,凌晨三点办公室里键盘声噼里啪啦,有人自嘲说「天天体验现代版锋镝之苦」,这比喻绝不绝?说白了,它早就跳出战场范畴,成了形容高压环境的俏皮话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我这人特爱琢磨字眼。「锋镝」原指刀剑箭头,但换个角度看,它不也像人生路上那些扎心的坎儿吗?比如去年我创业遇挫那阵子,天天被客户怼、被数据打脸,朋友打趣说:「你这叫创业者的锋镝之苦吧?」你还别说,痛归痛,挺过来后反倒觉得这词带劲儿——毕竟没被「锋镝」扎透的人,哪能练出铠甲啊?

说到这儿突然想到个冷知识:古人用「锋镝」造箭,现代人用键盘当武器。你看网上那些键盘侠,喷起人来可不比真刀真枪温柔。不过咱得学聪明点,遇到这种「语言锋镝」,戴好心理防具就行,犯不着硬刚。毕竟老祖宗还有句话叫「以柔克刚」嘛!

最后唠点实在的。不管是真刀真枪还是生活压力,面对「锋镝之苦」最要紧的是啥?依我看就俩字:透亮。知道疼了会躲,挨打了会跑,伤口结痂了还能笑着讲故事——这才是现代人该有的生存智慧。就像我老家门口那棵老槐树,雷劈火烧照样抽新芽,你说它算不算把「锋镝之苦」活成勋章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