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ōng
  • mí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ù cōng sè míng

成语解释:锢:禁锢,堵塞;聪:听觉;明:视觉。指堵塞人的耳目,使之浅陋迟钝

成语出处:清·谭嗣同《黄颖初叙》:“强其繁而简之,是锢聪塞明,陋天下者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注意交流

繁体字形:錮聰僿明

英文翻译:Gu Cong saiming

锢聪塞明的意思

锢:1.用金属溶液填塞金属器物空隙:锢漏。2.禁闭;使隔绝:禁锢。

聪:1.听觉;听觉灵敏:失聪。耳聪目明。2.聪明:聪慧。

塞:[sāi]1.堵;填:塞住漏洞。箱子塞满了。2.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:瓶塞儿。软木塞儿。[sè]同“塞(sāi)”。用于书面语词,如“闭塞”“阻塞”“塞责”“茅塞顿开”等。[sài]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。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:塞外。要塞。边塞。
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
成语评论

锢聪塞明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隐藏的智慧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简单来说,它形容一个人故意封闭自己的视听,拒绝接受外界的信息或意见。比如,有人明明知道新技术的优势,却坚持用老方法做事,结果效率越来越低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锢聪塞明”。

为什么有人会选择“锢聪塞明”?或许是因为害怕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,又或许是对自己原有观念的过度自信。比如公司会议上,小李坚持认为“传统营销模式永远有效”,完全忽视数据分析显示的用户习惯变化。结果三个月后,团队业绩被竞争对手甩开一大截。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:闭门造车式的固执,可能比错误本身更危险。

有趣的是,这种现象在信息爆炸时代反而更常见。我们每天都在主动“锢聪塞明”吗?比如算法推荐让我们只看想看的新闻,社交圈里只和观点相似的人交流。有个朋友曾和我分享,他刻意关注了几个立场相反的博主,最初觉得别扭,但半年后发现自己的思考维度明显拓宽了。这说明,打破信息茧房虽然需要勇气,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不过,保持开放不等于盲目接受所有信息。就像吃自助餐要挑选健康食物一样,我们需要在“广泛接收”和“独立思考”之间找到平衡。去年有个热议事件:某网红产品被吹得天花乱坠,但细心的消费者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效果平平。他们既没有完全拒绝新事物,也没有轻信宣传,这种态度或许才是应对信息洪流的正确姿势。

说到底,“锢聪塞明”的反面不是毫无原则地跟风,而是带着判断力与世界保持连接。就像推开窗户会放进新鲜空气,也难免有灰尘飘入,但我们可以选择安装纱窗——既通风,又过滤杂质。这种主动选择的智慧,或许才是我们在变化时代最需要的生存技能。

"锢聪塞明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