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ǐn piān xiù zhì
成语解释:华美的篇章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演习·选剧》:“遂使锦篇绣帙,沉埋瓿瓮之间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文章等
繁体字形:錦篇綉袟
英文翻译:Rich and beautiful
锦:1.丝织物的一种。在三色以上纬丝织成的缎纹地上织出的绚丽多彩、古雅精致的花纹织物。有库锦、蜀锦、宋锦、云锦等。2.形容鲜明华丽的色彩:锦霞。锦鸡。
篇:1.首尾完整的文章;一部书可以分开的大段落:篇章。《荀子·劝学篇》。2.写着或印着文字的单张纸:歌篇。3.量词。用于文章、纸张、书页等:一篇论文。三篇儿纸。
绣:1.用彩色的线在绸、布上织出花样、图案或文字等:刺绣。绣花。绣被面儿。2.绣好的成品:湘绣。
帙:1.古代书画外面包着的布套。2.量词。一套线装书叫一帙。
“锦篇绣帙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,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它形容的是文章或书籍内容精美、结构考究,就像用锦缎和刺绣装订的书卷一样华丽。举个例子:一位老教授翻阅古籍时感叹:“这套《四库全书》真是锦篇绣帙,每个细节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。”
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夸书吗?”当然不是!比如在评价一场精彩的演讲时可以说:“张律师的结案陈词逻辑严密、引经据典,堪称锦篇绣帙般的法律文书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原意,又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内容创作领域。
再来看个现代场景:视频博主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旅行vlog,弹幕飘过“从运镜到文案都是锦篇绣帙的水平”。这种跨时代的成语活用,既有趣又贴切,说明只要内容足够优质,传统成语也能焕发新生机。
从结构上看,“锦”与“绣”强调装饰之美,“篇”和“帙”则指向系统性的内容编排。这提醒我们:真正优秀的作品不仅要外表光鲜,更需要内在的扎实架构。就像建造房屋,雕梁画栋固然重要,但地基和承重墙才是根本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来鼓励创作者。当朋友写完毕业论文时,不妨说:“你这篇论文数据详实、论证周密,完全是锦篇绣帙的学术范本。”既肯定了对方的努力,又巧妙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自带典雅气质,更适合书面表达或正式场合。日常对话中若突然冒出来,可能会显得刻意。就像参加朋友聚会却穿着晚礼服——场合匹配度很重要。不过在网络文学或创意文案中灵活运用,倒能产生独特的语言张力。
最后思考:为什么这类传统成语仍具生命力?或许因为它们像文化基因,承载着千年审美共识。当我们形容某个作品“锦篇绣帙”时,不仅是在赞美质量,更是在延续一种对精致文化的集体认同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,本身就是件挺美妙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