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òu
  • guǐ
  • zh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òu guǐ zhū fú

成语解释:镂:刻;簋:盛食物的器具;朱:涂上红彩;绂:古代帽子的系带。用刻有花纹的簋和红色的帽带。形容生活的奢华

成语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“管仲镂簋朱绂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

繁体字形:鏤簋朱紱

英文翻译:Zhu Fu

镂簋朱绂的意思

镂:雕刻:雕镂。镂刻。镂花。镂空。

簋:古代盛食物的器具,圆口,两耳。

朱:[zhū]1.红色:朱红。朱批。朱笔。朱文(印章上的阳文)。朱门(红漆大门,旧时指豪富人家)。2.矿物名:朱砂(无机化合物,中医用于镇静剂。亦称“辰砂”、“丹砂”)。朱墨。3.姓。[shú]〔朱提(shí)〕古地名。汉武帝时置县,治所在今云南省 昭通县境。后立为郡。

绂:1.古代系印章的丝绳。2.同“”(fú)。

成语评论

镂簋朱绂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像古董店里的装饰品?其实它原本指雕刻精美的食器(镂簋)和红色官服腰带(朱绂),现在多用来形容过分追求表面排场的行为。比如《红楼梦》里贾府宴客时,桌上摆满镶金嵌玉的餐具,宾客们却只顾互相吹捧,这样的场景就是典型的“镂簋朱绂”。

有人会问:这成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?答案藏在故事里——当人们过度关注外在形式,就容易忽略事物的本质价值。就像有些公司年会租用豪华游轮,结果员工整晚忙着拍照发朋友圈,反而没人认真听年度总结。这种“仪式感过剩”的现象,正是“镂簋朱绂”的现代写照。

换个角度想,适当的形式美其实无可厚非。苏州园林的镂空花窗(镂簋)搭配朱红色廊柱(朱绂),既赏心悦目又承载着文化意蕴。关键要看形式是否服务于内容。好比端午节挂艾草,如果只为拍短视频博关注,就失去了驱邪纳吉的本意;但若是全家一起动手制作,反倒能传承文化记忆。

个人认为,现代人更需要警惕的是“隐形镂簋朱绂”。比如朋友圈里精心设计的九宫格照片,可能掩盖着生活的真实状态;直播间里主播声嘶力竭的“最后三单”,本质是用夸张表演替代产品价值。这些新时代的“表面功夫”,和古人宴席上的雕花食器其实异曲同工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逆向使用。某次参加读书会,主办方用报纸包书当装饰,旧木箱改造成书架,反而营造出返璞归真的氛围。这就像给“镂簋朱绂”做了减法证明:剥离浮华装饰后,真诚的内容反而更能打动人心。或许生活的智慧,就在于懂得何时需要雕梁画栋,何时应当清水芙蓉。

下次看到特别讲究排场的场合,不妨观察下:那些闪闪发光的装饰,是真的在提升体验,还是像生日蛋糕上的翻糖装饰——好看却无人品尝?物质丰裕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这种分辨能力,才不会在纷繁的形式中迷失本心。

"镂簋朱绂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