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ng pò chāi fēn
成语解释:比喻夫妻失散、离异。
成语出处:南朝陈·徐德言《破镜》诗:“镜与人俱去,镜归人未归,当复姮娥影,空留明月辉。”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惟将旧物表深情,钿合金钗寄将去。钗留一股合一扇,钗擘黄金合分钿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夫妻离异
繁体字形:鏡破釵分
英文翻译:separation of husband and wife
镜:1.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:镜子(亦指“眼镜”)。镜台。镜匣。镜奁。铜镜。穿衣镜。2.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,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:镜头。镜片。眼镜。胃镜。凸镜。凹镜。三棱镜。望远镜。显微镜。3.监察,借鉴:镜戒。4.照耀:“荣镜宇宙”。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钗: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,由两股簪子合成:金钗。荆钗布裙(形容妇女装束朴素)。
分:[fēn]1.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2.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3.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)。4.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5.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6.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7.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[fèn]1.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2.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3.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4.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“镜破钗分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雅,背后其实藏着夫妻分离的遗憾。比如《红楼梦》里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,表面是金玉良缘,实际两人始终隔着一层心墙,宝玉最终出家,不正是镜碎钗分、情缘难续的写照吗?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:这成语只能用在古代故事里吗?其实不然,现代人的感情同样适用——比如一对情侣因异地工作逐渐疏远,视频通话从每天一次变成每月一句“最近还好吗”,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“镜破钗分”?
职场中也能见到这个成语的身影。某科技公司两位创始人曾是大学室友,创业初期像镜子般互相映照彼此优点。但随着公司壮大,一个坚持技术深耕,一个主张快速融资,最终在会议室摔了茶杯分道扬镳。这让人不禁思考:镜破是否必然导致关系终结?我倒觉得,就像碎镜仍能折射阳光,理念分歧有时反而催生新的可能性——他们分开后各自创建的企业,后来竟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互补生态。
有个朋友的真实故事特别打动我。她外婆临终前把铜镜和发簪拆开,分别留给两个女儿。当时亲戚们都说这是“镜破钗分不吉利”,但二十年后,表姐带着发簪去英国留学,表妹揣着铜镜在苏州开茶馆,两姐妹反而因为定期交换“传家宝摄影展”变得比父辈更亲密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成语的悲情底色里其实藏着变通空间——物理距离的分隔,未必等同情感联结的断裂。
说到当代婚恋观,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现在的年轻人开始用这个成语自嘲。我表弟分手后发朋友圈“恭喜我们达成镜破钗分成就,解锁单身贵族皮肤”,底下评论区瞬间变成大型成语接龙现场。这种幽默化解的方式,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传统语境里的沉重感。或许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——老树发新芽,旧词说新事,每个时代都在重新定义离别与重逢的重量。
有次在博物馆看到宋代双鱼镜的修复过程特别受启发。工匠用金漆填补裂纹时解释:“这叫金缮,破碎处反而成为独一无二的纹路。”这让我联想到,与其执着于“破镜重圆”的完美想象,不如像处理钧窑瓷器那样,坦然接受生活给予的每道裂痕。毕竟感情的质地,从来不取决于是否完整如初,而在于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带着伤痕却依然发光的碎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