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ē dǎng bǐ zhōu
成语解释:相互勾结,相互偏袒,结党营私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何晏集解引三国 魏 王肃曰:“或众阿党比周,或其人特立不群,故好恶不可不察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指相互勾结,结党营私
繁体字形:阿黨比周
英文翻译:A party bizhou
阿:[ā]1.用在排行、小名或姓的前面,有亲昵的意味:阿大。阿宝。阿唐。2.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:阿婆。阿爹。阿哥。[ē]1.迎合;偏袒:阿附。阿谀。刚直不阿。阿其所好。2.大的丘陵:崇阿。3.弯曲的地方:山阿。4.指山东东阿:阿胶。5.姓。
党:1.政党。在中国特指中国共产党:党校。入党。2.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:结党营私。3.偏袒:党同伐异。4.旧指亲族:父党。母党。5.古代的乡里组织:乡党。
比:1.比较;较量:比干劲。学先进,比先进。2.能够相比:近邻比亲。坚比金石。演讲不比自言自语。3.比画:连说带比。4.对着;向着:别拿枪比着人,小心走火。5.仿照:比着葫芦画瓢(比喻模仿着做事)。6.比方;比喻: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。7.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,叫做它们的比,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: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。8.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: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。9.a)“一”加量词在“比”的前后重复,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: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。b)比较高下的时候用“比”,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“跟”或“同”。10.姓。11.紧靠;挨着:比肩。鳞次栉比。12.依附;勾结:朋比为奸。13.近来:比来。14.等到:比及。
周:1.周围;圆形的外围:四周。圆周。绕地球一周。2.环绕;绕一圈:周而复始。3.普遍;整个;全:众所周知。周天。周身。4.时间的一轮;特指一个星期:周期。一周。5.完备:招待不周。计划周密。6.接济;救济:周济。周急。7.朝代名。1.(约前1046—前256)。周武王灭商后建立。从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,建都镐京(今陕西西安),史称西周。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(今河南洛阳西),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,史称东周。东周分为春秋、战国两个时期。2.北朝之一(557—581)。宇文觉灭西魏后建立。建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国号周,史称北周。为隋所灭。3.五代之一(951—960)。郭威灭后汉后建立。建都汴(今河南开封),国号周,史称后周。为北宋所灭。8.古又同“中(zhōng)”:不周于用(不中用)。
哎,大伙儿听说过“阿党比周”这成语吗?乍一听挺文绉绉的,其实说白了就是小团体搞事情嘛。比如公司里有人总爱拉帮结派,开会时你递个眼色我帮腔,把正经事搅和成“站队大赛”——你懂的,这种明着抱团暗地排挤人的架势,可不就是活生生的阿党比周?
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:那这种情况有没有破解的办法呢?嘿,别说还真有!就像老张他们部门的例子,去年他们团队就因为小圈子太严重差点黄了项目,后来领导直接搞了个“匿名提案箱”,谁都不用看脸色提建议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三个月后团队业绩蹭蹭涨,连最闷葫芦的小李都贡献了金点子。
不过话说回来,阿党比周这事儿吧,我觉得关键还在“利益”俩字上。就像菜市场大妈抢特价鸡蛋似的,有人觉得抱团能多占便宜。可要是真把眼光放长远点,你看那些百年老店哪个是靠搞小团体做大的?人家都是实打实用产品说话。所以说啊,与其费劲巴拉搞关系网,不如把心思用在正道上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咱小区业委会去年换届选举,有人暗戳戳拉票搞小团体,结果被业主们集体抵制了。现在新上任的委员们每周在公告栏贴收支明细,连买扫帚的发票都拍照公示。要我说这就是现成的正面教材——阳光底下哪容得下阿党比周嘛!
其实这事儿老祖宗早就看透了,《论语》里不也说过“君子周而不比”吗?要我说啊,现在年轻人比我们这辈强多了,你看00后整顿职场那劲儿头,人家才不屑搞那些弯弯绕。说到底,建立公开透明的规则才是治本良方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