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én
  • làn
  • di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chén cí làn diào

成语解释:见“陈词滥调”。

成语出处:吴晗《朱元璋传》第七章三:“逢年过节和皇帝生日以及皇家有喜庆时所上的表笺,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,虽然都是陈辞滥调,因为说的都是颂扬话,朱元璋很喜欢阅读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没有新意

繁体字形:陳辭濫調

英文翻译:hackneyed and stereotyped expressions

陈辞滥调的意思

陈:1.安放;摆设;排列:陈设。2.叙述;说明:条陈。详陈。3.时间久的;旧的:推陈出新。4.周朝国名(?—前478)。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亳州一带。为楚所灭。5.朝代名。南朝之一(557—589)。陈霸先灭萧梁后建立。建都建康(今南京)。为隋所灭。6.古又同“阵(zhèn)”。

辞:1.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。2.言语文词:辞令。修辞。3.告别:辞行。4.不接受;请求离去:辞谢。辞职。5.解雇:辞退。他被老板辞了。6.躲避;推托:万死不辞。不辞辛苦。

滥:1.泛滥。2.不加选择,不加节制:滥用。宁缺勿滥。

调:[diào]1.乐曲;乐谱:曲调。采菱调。2.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:C大调。五声调式。3.语音上的声调:调号。调类。4.说话的腔调:南腔北调。5.口气;论调:一副教训人的调。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。6.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、才情、气质:情调。格调。7.选调;提拨:从基层调选干部。8.调动:岗位调整。9.征集;征调:调有余补不足。10.调查:调研。内查外调。11.提取、调取(文件、档案等):调档。12.调换:调座位。[tiáo]1.搭配均匀,配合适当:调和。调谐。风调雨顺。饮食失调。2.使搭配均匀,使协调:调配。调味。3.调停使和解(调解双方关系):调停。调处。4.调剂:以临万货,以调盈虚。5.调理使康复:调养。调摄。6.调教;训练:有膂力,善调鹰隼。7.挑逗;戏弄:调笑。调情。调戏。酒后相调。[zhōu]朝,早晨:《广韵·平尤》:“调,朝也。”

成语评论

哎呦喂,说起陈词滥调这事儿啊,咱可太有共鸣了!比如那句被说烂了的"失败是成功之母",现在连小学生写作文都不爱用了。你别说,这成语本身是好的,但就像天天吃红烧肉会腻味,语言也需要换着花样来嘛。
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为啥有些成语会变成"语言方便面"呢?嘿,这得从传播规律说起。就像"三人成虎"这个典故,传得越广的词汇越容易被掏空内涵。不过别担心,语言本来就是流动的活水,老词儿也能玩出新花样——比如把"刻舟求剑"改成"在手机地图上找去年丢的钥匙",是不是瞬间接地气了?
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。大家现在都吐槽"雨后春笋"用得太俗,但要是改成"像直播间里突然冒出来的带货链接",哎妈呀,画面感这不就来了?其实啊,关键不在于成语本身,而是咱们有没有往旧瓶里装新酒的本事。

有小伙伴可能要杠了:创新会不会破坏传统文化?您别说,这事儿得辩证看。就像"守株待兔"这个成语,要是用在等外卖小哥送错餐的场景里,既保留智慧内核,又多了层时代滤镜。说到底啊,语言就像牛仔裤,经典版型永远在,但破洞款、刺绣款照样有人爱。

最后唠句实在的,咱别把陈词滥调当洪水猛兽。那些被盘出包浆的成语,就像老家阁楼里的旧木箱,擦擦灰说不定能翻出惊喜。下次写文案时,试着把"一帆风顺"替换成"顺得就像刷脸支付的体验",保准甲方爸爸眼前一亮!

陈辞滥调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的书充斥着陈辞滥调,怪不得纽科的书堕入了质量最低的极限。
  2. 造句 陈辞滥调不仅赤菟听得一脸不耐烦,站着也中枪的金刚更是心头火起。
  3. 造句 自己身上发生了这么神奇的事,他却只能说这些陈辞滥调,跟那些在学校里道貌岸然的领导一副嘴脸。
  4. 造句 张如怡即在这种独特“感受”的经验基础之上,抵抗着来自民间的陈辞滥调,试图呈现她“所不能了解的事”。
  5. 造句 为了提高你的写作水平,试着去找适当的字眼表达每一个想法,避免陈辞滥调。
  6. 造句 杰克我亲爱的年轻朋友,这是腐败的法国戏剧五十多年来的陈辞滥调。
  7. 造句 我想去食堂买份盒饭备着,听累了,便吃饭,打个墩,然后再听他的陈辞滥调。

"陈辞滥调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