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àng gé yǐ qiú
成语解释:降:降低;格:规格;标准。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坟 灯下漫笔》:“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,怎么会有?于是降格以求,不讲爱国了,要外国银行的钞票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降低标准去寻求
繁体字形:降格以裘
英文翻译:accept a second best
降:[jiàng]1.落下(跟“升”相对):降落。降雨。温度降下来了。2.使落下;降低(跟“升”相对):降价。降级。3.姓。[xiáng]1.投降:诱降。降顺。降将。宁死不降。2.降伏;使驯服:降龙伏虎。一物降一物。
格:[gé]1.格子:方格纸。把字写在格儿里。四格儿的书架。2.规格;格式:品格。格律。合格。别具一格。3.品质;风度:人格。风格。性格。4.阻碍;限制:格于成例。5.某些语言中名词(有的包括代词、形容词)的语法范畴,用词尾变化来表示它和别的词之间的语法关系。例如俄语的名词、代词、形容词都有六个格。6.姓。7.推究:格物。8.打:格斗。格杀。[gē]形容某些碰击、断裂声:格格。格登。
以:1.用;拿:以少胜多。晓之以理。赠以鲜花。2.依;按照:以次。以音序排列。3.因:何以知之?。不以人废言。4.表示目的:以广视听。以待时机。5.于;在(时间):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。6.跟“而”相同:城高以厚,地广以深。7.姓。8.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,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:以前。以上。三日以后。县级以上。长江以南。五千以内。二十岁以下。
求:1.请求:求救。求教。求您帮我做一件事。2.要求:力求改进。精益求精。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。3.追求;探求;寻求:求学问。实事求是。刻舟求剑。不求名利。4.需求;需要:供求关系。供过于求。5.姓。
“降格以求”这个词,字面意思是“降低标准来寻求结果”,听起来像是妥协,但现实里它可能藏着智慧。比如朋友找工作,原本非大厂不去,结果投了三个月简历没回音,最后调整目标去了中小公司,反而快速积累了经验——这算不算一种聪明的“降格以求”?
核心问题:为什么有人主动降低标准?答案可能藏在“优先级”里。当时间、资源有限时,与其死磕理想目标,不如先满足核心需求。比如租房预算不够,有人会放弃“市中心精装房”,转而选择稍远但干净的房子,把省下的钱花在通勤或生活品质上。这种“降格”反而让整体生活质量更高。
我曾在旅行时遇到过类似选择:原计划住网红民宿,结果旺季价格翻倍,果断改订青旅。意外的是,和背包客们深夜聊天的经历,比打卡拍照更有趣。这种主动调整带来的惊喜,或许就是“降格以求”的隐藏价值。
另一个角度:降格以求等于放弃追求吗?完全不是。它更像战术性调整,比如备考时主攻优势科目保底分数,再冲刺薄弱环节。重点在于“求”字——降低标准是为更稳妥地达成阶段性目标,而非彻底躺平。就像种花,先保证存活再追求开花质量,反而更容易培养出好状态。
有人担心降格会养成习惯,但关键看动机。如果是为腾出精力突破更重要的事(比如创业初期接受小订单积累口碑),这就是战略;如果纯粹因为怕困难而不断让步,才可能陷入恶性循环。学会区分“必要让步”和“惯性妥协”,才是用好这个策略的核心。
最后想说,标准本就不是固定刻度尺。二十岁认为必须做到的事,三十岁可能发现另有天地。适度降格不是认输,而是给生活留出呼吸感——就像修剪枝叶的树,第二年反而能长得更茂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