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uí wù yīng jī
成语解释:顺应事物而机变。
成语出处:宋·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上卷:“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:其一为随波逐浪句,谓随物应机,不主故常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随物應機
英文翻译:The machine
随:1.跟着:随从。随员。随葬。随即(立刻)。随行(xíng)。随身。随喜。随波逐流。随行(hāng)就市。2.顺从,任凭:随意。随口。随宜。随和。随俗。随笔。随遇而安。3.顺便,就着:随带。随手关门。4.像:他长得随他父亲。5.姓。
物:1.东西;事物:动物。货物。物质。物尽其用。2.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物议。待人接物。3.内容;实质:言之有物。空洞无物。4.姓。
应:[yìng]1.回答或随声相和:应答。呼应。应对(答对)。应和(hè)。答应。喊他不应。应承。反应(a.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,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;b.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;c.回响,反响)。2.接受,允许,答应要求:应邀。应聘。应考。3.顺合,适合:顺应。适应。应机。应景。应时。应用文。4.对待:应付。应变。应酬。[yīng]1.该,当,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:应当。应该。应分(fèn)。应有尽有。2.随,即:“桓督诸将周旋赴讨,应皆平定”。3.姓。
机:1.机器:缝纫机。打字机。插秧机。拖拉机。2.飞机:客机。运输机。机场。机群。3.事情变化的枢纽;有重要关系的环节:事机。生机。转机。4.机会;时机:乘机。随机应变。机不可失。5.生活机能:有机体。无机化学。6.重要的事务:日理万机。7.心思;念头:动机。心机。杀机。8.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;灵活:机智。机警。9.姓。
小李刚入职时总被客户需求的变化搞得焦头烂额。有次产品原型被推翻重做,他蹲在茶水间叹气:"方案又要从头开始。"主管端着咖啡经过,拍了拍他肩膀:"随物应机不是说说而已,你看市场部小王——上次台风天物流瘫痪,他当天就联系网红做预售直播,库存反而多清了30%。"这句话让小李恍然大悟,原来面对突发状况时,灵活调整策略比固执己见更重要。
周末家庭聚餐时表妹抱怨:"幼儿园突然改成线上课,我准备的教具全用不上。"舅舅放下筷子笑道:"你小时候有年发大水,村小教室进水,老师带着你们在晒谷场用芦苇杆学算术,那才是真正的随物应机。"这话让整桌人都笑起来,表妹若有所思地点头。突发事件往往藏着新机会,就像暴雨中的晒谷场,反而成了露天课堂。
为什么说这个成语充满智慧?关键在于"随物"与"应机"的辩证关系。上周参观生态农场时,负责人指着滴灌系统解释:"传统种菜看节气,现在我们根据土壤传感器数据随时调整灌溉——既要遵循作物规律,又要把握技术机遇。"这让我想起小区门口的百年银杏,粗壮的树干配合着新架设的支撑架,在台风季依然枝繁叶茂。
有人担心灵活应变会失去原则,其实二者并不矛盾。就像我常去的茶馆老板,既保持着传统茶艺,又开发出冷萃茶包适应快节奏客群。他常说:"茶器是死的,茶道是活的。"这种既尊重客观条件又主动创造条件的智慧,或许就是"随物应机"的精髓。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突发状况,不妨先观察环境变化中的新要素,再寻找破局点,往往比固执对抗更有成效。
最近整理旧物发现十年前的计划本,那些被划掉又重写的方案记录着无数调整轨迹。这让我意识到,真正的应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,而是在一次次具体实践中打磨出来的。就像小区里晨练的老人,他们打太极时既跟着音乐节奏,又根据身体状况调节动作幅度,这种动态平衡或许就是生活最好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