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àn dì nàn xiōng
成语解释:见“难兄难弟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七卷:“然难弟难兄,亦何酷肖若此!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两兄弟都好
繁体字形:難弟難兄
英文翻译:Difficult brother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傩”。
弟:[dì]1.同父母(或只同父、只同母)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:弟弟。兄弟。2.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:表弟。堂弟。3.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:老弟。师弟。4.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:弟子。徒弟。5.古同“第”,次序。6.古同“第”,但。[tì]古同“悌”,孝悌。[tuí]〔弟靡〕颓唐;柔顺。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傩”。
兄:1.哥哥:父兄。胞兄。从兄。2.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:表兄。3.对男性朋友的尊称:仁兄。
提起“难弟难兄”,很多人会联想到兄弟俩共同面对困境的画面。比如:“小王和小李这对难弟难兄,创业失败后互相打气,约定从头再来。”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什么?其实,成语背后的核心在于强调共同承担困境的亲密关系,而不仅仅是“兄弟”字面意义上的血缘联系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亲兄弟吗?”当然不是!比如同事之间也可以说:“项目组的小张和老刘真是难弟难兄,熬夜改方案时连泡面都分着吃。”这说明只要存在共患难、同甘苦的关系,无论是朋友、战友还是合作伙伴,都能用这个成语生动表达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混淆“难弟难兄”和“患难与共”。举个例子:“虽然公司面临危机,但团队里这群难弟难兄没人选择离开。”这里既突出了团队成员的凝聚力,又暗含了“大家处境相似”的微妙含义——这正是其他近义词无法替代的语感。
从个人视角来看,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更值得关注。当看到年轻人用“我们办公室那对难弟难兄”调侃加班伙伴时,会发现传统成语在新时代语境下焕发的生命力。它不仅承载着语言智慧,更映射出人际关系中相互扶持的温暖底色——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弥足珍贵。
最后不妨思考:为什么这个成语历经千年仍被广泛使用?答案或许藏在人类最朴素的情感需求里。当我们说“他们真是难弟难兄”时,本质上是在赞美共同面对逆境的勇气,以及困境中结成的特殊纽带。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,正是中华语言文化最动人的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