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iāo gān zhuó lǚ
成语解释:同“雕肝琢肾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宋濂《序》:“师友良矣,非雕肝琢膂,宵咏朝吟,不能有一验其所至之浅深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写作方面
繁体字形:鵰肝琢膂
英文翻译:To carve the liver and cut the Brawn
雕:1.在竹木、玉石、金属等上面刻画:雕版。雕漆。雕花。雕塑。2.指雕刻艺术或雕刻作品:石雕。玉雕。浮雕。3.有彩画装饰的:雕梁画栋。4.姓。5.鸟,嘴呈钩状,视力很强,腿部有羽毛,是猛禽。种类较多,如金雕、海雕等。
肝: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。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,分为两叶。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,储藏糖原,调节蛋白质、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,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。也叫肝脏。
琢:[zhuó]雕刻玉器:精雕细琢。[zuó]〔琢磨〕思索;考虑:这句话值得琢琢。磨(mo)。
膂:脊梁骨。
哎,你听说过“雕肝琢膂”这个成语吗?说白了,这词儿乍一听像在说解剖学,其实啊,它可是用来形容人做事特别较真儿,连肝和骨髓都要精雕细琢的那种认真劲儿。比方说:“老张为了准备这场学术报告,整整三个月雕肝琢膂地查资料、改PPT,最后连评委都夸他‘每个数据都像手术刀切过一样精准’。”你品品,这画面感是不是立马就出来了?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:这成语和“精益求精”有啥区别?嘿,问得好!举个生活化的例子你就明白了——小王做手工皮包,如果说他“精益求精”可能只是反复打磨边角;但要说他“雕肝琢膂”,那估计连皮料的毛孔方向都要拿显微镜调整,边缝线还要用不同色号的蜡线做渐变效果。说白了,前者是追求更好,后者是跟自己死磕到细胞层面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这快节奏社会,还有必要这么较真吗?我个人的看法是:得分场合!就像去年咱们社区搞垃圾分类宣传,李阿姨愣是雕肝琢膂地设计了十二版宣传海报,结果居民们反而被花花绿绿的版面整懵了。所以说啊,有时候用力过猛就像拿金锄头种地——东西是好东西,但真没必要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最近刷短视频看到个烘焙师傅,为了复刻《红楼梦》里的枣泥山药糕,雕肝琢膂到连糕点的棱角都要用游标卡尺量,结果直播间观众都在刷“强迫症晚期”。你看,这种极致精神放在非遗传承上是美德,但放在日常工作中,可能就得考虑下投入产出比了。
说到底,“雕肝琢膂”就像把双刃剑。用对了地方是匠人精神,用错了场合就是钻牛角尖。就像咱们写年终总结,把核心数据雕琢明白就够了,要是连页眉页脚的装饰线条都纠结三天,那估计老板的咖啡都要凉透了。所以说啊,做人做事得学学瑞士军刀——该锋利时锋利,该折叠时折叠,这才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智慧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