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éi
  • tíng
  • wàn
  • y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éi tíng wàn yūn

成语解释:雷霆:暴雷;霹雳;钧:古代的重量单位;一钧合15公斤。形容威力极大;不可阻挡。
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山传》:“雷霆之所击,无不摧折者;万钧之所压,无不糜灭者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力量强大

繁体字形:靁霆萬鈞

英文翻译:an irresistible force

雷霆万钧的意思

雷:1.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,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、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。2.一种爆炸性的武器:水雷。地雷。

霆:暴雷;霹雳:雷霆。
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
钧:1.古代的重量单位,三十斤是一钧:雷霆万钧之势。千钧一发。2.制陶器所用的转轮。3.敬辞,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(对尊长或上级用):钧座。钧鉴。钧启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雷霆万钧”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我们不妨先拆解它的字面意思。“雷霆”指雷声轰鸣,“万钧”则形容极重的分量,合起来常比喻威力极大、势不可挡的力量。比如:“台风登陆时,狂风暴雨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沿海村庄。”这里用自然现象具象化呈现了成语的冲击力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不用‘气势汹汹’而要用‘雷霆万钧’?”关键在于程度差异。前者侧重表面声势,而后者强调压倒性的实际力量。例如:“新政策如雷霆万钧般推行,三个月内清理了积压十年的河道淤泥。”这种用法既点明政策力度,也暗含解决问题的效率。

换个生活场景,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?想象体育赛场:“短跑选手如雷霆万钧般冲破终点线,0.01秒的优势改写了赛事纪录。”这里将物理冲击力转化为速度与精准度的双重表达。有趣的是,现代语境中“雷霆万钧”更多用于比喻精神层面的突破,比如某企业“以雷霆万钧的决心投入研发,最终攻克芯片技术瓶颈”。

有人困惑:“这个词只能用在宏大的场景吗?”其实不然。我曾用“母亲雷霆万钧的训斥声,让我瞬间放下了手机”描述家庭教育场景。这种反差用法反而强化了情感的重量,说明语言应用需要跳出刻板印象。

观察发现,这个成语正在经历语义泛化。最初多用于军事或自然灾害,如今在科技、商业甚至个人成长领域频繁出现。比如:“人工智能的进步带着雷霆万钧的势头重塑各行业格局。”这种演变恰好印证了语言的动态发展规律。

最后不妨思考:为什么这个成语历久弥新?或许因为它精准捕捉了人类对强大力量的敬畏与向往。从古代战鼓雷鸣到现代火箭升空,“雷霆万钧”始终在语言体系中承担着描绘突破性力量的使命,这种跨时代的共鸣正是汉语生命力的缩影。

雷霆万钧的造句

  1. 造句 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。
  2. 造句 站在这巨大的旧火车头旁边,还可以感受到当年它那雷霆万钧、风驰电掣的气势。
  3. 造句 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抵挡得住那雷霆万钧般的进攻。
  4. 造句 刚一进入峡谷,飞驰而下的瀑布如雷霆万钧,震耳欲聋。
  5. 造句 非洲各国人民反种族歧视的呼声,势如雷霆万钧,不可阻挡。
  6. 造句 飞瀑又是另一番景象,滔滔的江水以倾云翻雨之势,雷霆万钧之力,从88米高的悬崖峭壁倾泻而下,其势如九天银河跌落,轰鸣的声音气壮山河,蔚为壮观。
  7. 造句 中国的振兴和发展,正以排山倒海之势,雷霆万钧之力,磅礴于全世界。
  8. 造句 奔跑如风驰电掣,咆哮如雷霆万钧,它们就是一直被奉为"百兽之王"的老虎。
  9. 造句 中国有雷霆万钧的事后查处,足以保证危机事件的及时处置。
  10. 造句 我军挟雷霆万钧之势,一举就攻破敌方阵地。

"雷霆万钧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