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ù zuǎn xuě chāo
成语解释:见“露钞雪纂”。
成语出处:郑逸梅《陈瘦愚编年词选》序:“露纂雪钞,累累成帙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露纂雪鈔
英文翻译:Uncovering snow money
露:[lù]1.俗称露水。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。2.没有遮蔽或在屋外:露天。露宿。3.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:荷叶露。果子露。4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将药剂与水,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。一般供内服:金银花露。5.显现出来:揭露。脸上露出了笑容。[lòu]义同“露(lù)”。用于口语。
纂:1.编辑:编纂。纂辑。2.〈方〉纂儿,旧时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。
雪:1.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,多为六角形,是气温降低到0℃以下时,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。2.颜色或光彩像雪的:雪白。雪亮。3.姓。4.洗掉(耻辱、仇恨、冤枉):雪耻。雪恨。昭雪。洗雪。
钞:1.指钞票:现钞。2.姓。3.同“抄1”
“露纂雪钞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形容人为了完成一件事,不分昼夜地埋头苦干,甚至顾不上吃饭睡觉。比如有人为了准备考试,连续一周熬夜复习,连饭都随便扒两口,这种状态就可以用“露纂雪钞”来形容。
举个例子:小李为了赶毕业论文,连续三天在图书馆通宵查资料,室友调侃他:“你这简直是露纂雪钞啊,小心身体扛不住!”这里既点出了小李的拼命状态,又带点关心的提醒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这么生僻的成语?直接说“拼命”不行吗?其实成语就像文化密码,用对了能让表达更生动。比如老板看到团队加班,如果说“大家最近露纂雪钞辛苦了”,比单纯说“加班辛苦了”更有画面感,还能体现对员工付出的认可。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用“爆肝”“秃头”形容熬夜工作,这和“露纂雪钞”其实异曲同工。不过传统成语自带的典雅气质,是网络用语替代不了的。就像穿衣服,T恤拖鞋固然舒服,但正式场合还得靠西装撑场面。
现实中见过最贴切的例子,是邻居张阿姨的儿子备战奥数竞赛。整整两个月,他家窗口的灯永远亮到凌晨两点。有次碰见他拎着饭盒往家跑,说妈妈怕耽误他学习,直接把饭送到书桌前。这种全家总动员的“露纂雪钞”,背后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孤注一掷。
关键问题:这种拼命模式健康吗?我的观点是,短期冲刺可以,长期不可持续。就像跑马拉松,偶尔加速没问题,但全程冲刺会累垮。见过有人为考研连续半年每天只睡四小时,最后虽然上岸了,却落下了胃病,这就得不偿失了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现在有了新解读。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说,他理解的“露纂雪钞”是“在露营地纂稿子,雪天还在抄素材”——既保留原意,又符合现代人边旅行边工作的生活方式。这种创新用法,倒让老成语焕发了新生命。
说到底,“露纂雪钞”传递的核心价值从未过时:对目标的专注与坚持。只是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智慧地分配精力。就像手机充电,既要快速充满,也要避免过度放电损伤电池。找到自己的节奏,才是持久奋斗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