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īng
  • zhú
  • dān
  • f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īng zhú dān fēng

成语解释:青竹生南方,丹枫长北地。因以“青竹丹枫”借指南北。

成语出处:宋·朱敦儒《醉思仙·淮阴与杨道孚》词:“君向楚,我归秦,便分路青竹丹枫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青竹丹楓

英文翻译:Green bamboo and red maple

青竹丹枫的意思

青:1.黑色:青布。青线。2.绿色(多用于植物)或蓝色(用于天空):青草。青天。3.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:踏青。看青。4.青年:老中青。5.青海的简称。

竹:竹子,多年生常绿植物。茎圆柱形,有节,中空,可供建筑用,又可做造纸原料。嫩芽即竹笋,可食。

丹:1.红色:丹砂(朱砂)︱丹桂。2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多由数种矿物类药物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;也有用一般混合方法制成的。常用以配制丸、散或锭等制剂:补心丹。

枫:1.枫树,也叫枫香树。落叶大乔木。叶互生,掌状,秋季颜色变成艳红,故又名红叶。果球形。树干含供药用的树脂。2.槭属植物也俗称枫。

成语评论

说起"青竹丹枫"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会犯迷糊。这到底是在描绘什么景象呢?其实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青翠的竹子和火红的枫叶,常用来比喻秋天的美景。比如:"深秋的莫干山,青竹丹枫相映成趣,引得游人驻足拍照。"

有人可能会问:"青竹和枫叶怎么会同时出现?竹子不是四季常青吗?"这正是成语的妙处所在。在江南地区,竹子四季常绿,而枫叶到秋天才会变红,两者在特定时节相遇,形成色彩对比鲜明的自然画卷。就像我们常说的"反差萌",冷色调与暖色调的碰撞反而产生独特美感。

记得去年秋天去苏州天平山,亲眼见过这样的景致。半山腰的竹林依旧青翠欲滴,山脚下的枫林却已染作丹霞。这种时空交错的画面,让人不禁想起宋代诗人陆游"丹枫似火竹青青"的句子。现代生活中,这个成语也可以引申为不同事物和谐共处的状态,比如:"公司里老员工和新人的组合,倒像是青竹丹枫般相得益彰。"

或许有人疑惑:"这样的成语现在还用得上吗?"在文旅融合的当下,这类充满画面感的表达反而更显珍贵。试想民宿宣传语写着"推窗可见青竹丹枫",是不是比"环境优美"更具感染力?个人觉得,这类成语就像传统文化的调色盘,能为我们平淡的日常语言增添一抹亮色。

说到实际运用,要注意语境适配。建议用在描写自然景观、艺术创作或文化体验的场景中。比如介绍传统园林时可以写:"园中布局讲究四季皆有景,春赏牡丹秋观青竹丹枫。"但用在科技类文章中就显得突兀了。就像穿衣服要分场合,用成语也要看菜下饭。

最后想说,这些承载着古人观察智慧的成语,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。下次秋游时不妨留心观察,或许在某个转角,就能邂逅属于自己的"青竹丹枫"。生活中的诗意,往往藏在习以为常的细节里。

"青竹丹枫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