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lán bīng shuǐ
成语解释:“青出于蓝,冰寒于水”的略语。
成语出处:清·陈康祺《燕下乡脞录》卷四:“桐城派古文,望谿开之,海峰继之,至惜抱而其传始大,此天下之公言也。惜抱出于刘门,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事理
繁体字形:青藍冰水
英文翻译:Blue and blue ice water
青:1.黑色:青布。青线。2.绿色(多用于植物)或蓝色(用于天空):青草。青天。3.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:踏青。看青。4.青年:老中青。5.青海的简称。
蓝:1.像晴天天空那样的颜色。2.蓼蓝,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叶子含蓝汁,可提制染料。
冰:1.水在0℃或0℃以下凝结成的固体:湖里结冰了。2.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:刚到中秋,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。3.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:把汽水冰上。4.像冰的东西:冰片。冰糖。干冰。5.姓。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提到“青蓝冰水”,很多人会疑惑:这到底是个成语吗?其实,这四个字是“青出于蓝”和“冰寒于水”的浓缩表达,常用来比喻后辈超越前辈的现象。比如职场上,年轻设计师小张改进了导师老李的方案,最终项目效果提升30%,这就是典型的“青蓝冰水”。
为什么说这种现象值得关注?假设你教孩子骑自行车,最初扶着他练习,后来他自己摸索出更省力的蹬车技巧。这种“突破框架”的成长,既保留了基础经验,又融入了新视角。就像冰由水凝结而成,却比水更坚硬;靛青从蓼蓝中提取,颜色反而更鲜明。
工作中如何实践这种智慧?某科技公司的案例很有启发性:老程序员用传统方法优化代码需要三天,新入职的实习生结合AI工具两小时就完成了同等效果。团队没有因此产生隔阂,反而建立了“老将传授逻辑思维,新人分享技术工具”的互助模式,实现了真正的代际共赢。
有人担心后浪超越前浪会导致权威动摇。但换个角度看,就像树木的年轮,新生的木质部包裹着旧的心材,共同支撑整棵树向上生长。我接触过的手工艺传承人王师傅就常说:“徒弟比我做得快是好事,老手艺里加点新花样,这门技术才算真的活下去了。”
这种现象对个人发展有何启示?不必执着于“必须超越谁”,关键在于建立良性互动。就像打篮球,控球后卫精准传球,得分前锋灵活突破,各自发挥优势才能赢得比赛。保持开放心态,把竞争转化为共同进步的燃料,或许才是“青蓝冰水”在现代社会更深层的价值。
观察身边的真实案例会发现,真正持久的进步往往发生在协作中。当老一辈的沉淀遇到新一代的活力,就像河流遇到低温结成冰晶,看似形态改变,实质仍是H₂O的另一种存在方式。这种动态平衡,或许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最好的相处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