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xié bù wà
成语解释:原指平民的服装。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。
成语出处:唐 杜甫《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》:“吾独胡为在泥滓,青鞋布袜从此始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隐士或平民的生活
繁体字形:青鞵布襪
英文翻译:the life of a hermit
青:1.黑色:青布。青线。2.绿色(多用于植物)或蓝色(用于天空):青草。青天。3.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:踏青。看青。4.青年:老中青。5.青海的简称。
鞋:穿在脚上,走路时着地的东西,没有高筒。有草制、布制、皮制、塑料制等多种。
布:1.用棉、麻等织成的,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:棉布。麻布。花布。粗布。布鞋。买一块布。2.古代的一种钱币。3.姓。4.宣告;宣布:发布。公布。布告。开诚布公。5.散布;分布:阴云密布。铁路公路遍布全国。6.布置:布局。布防。布下天罗地网。
袜:袜子,用丝、棉、尼龙等为原料织成或用布做成的穿在脚上的东西。
“青鞋布袜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它原本形容朴素的衣着打扮,但背后藏着更深的生活态度。比如有人问:“穿青鞋布袜的人,一定很穷吗?”其实不然——这恰恰是古人推崇的“低调不张扬”的智慧。举个例子:张爷爷退休后总是一身粗布衣服,邻居说他像“青鞋布袜的山中隐士”,他却笑答:“简单点,心里才自在。”
这个成语在当代还能用吗?当然可以!比如描述一个拒绝名牌、专注环保的设计师:“她工作室里堆满天然材料,青鞋布袜的打扮和满墙设计稿形成奇妙反差。”这里不仅指穿着,更暗示了“回归本质”的职业追求。有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年轻人流行“断舍离”,和青鞋布袜倡导的极简理念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有人可能会困惑:“难道必须穿布鞋才算践行这个成语?”关键不在形式,而在心态。就像我认识的一位程序员,虽然收入丰厚,但常年背帆布包、用旧手机,他说:“工具够用就好,把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。”这种主动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,才是成语的精髓所在。
现实中,青鞋布袜的智慧常被忽略。我曾见过家长为孩子买上千元的运动鞋攀比,却忘了教孩子“舒适比logo更重要”。其实朴素不等于寒酸,就像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”的洒脱,本质是对物质欲望的清醒认知。当代人若能学得三分这份通透,或许能减少许多焦虑。
有个细节值得玩味:古代文人用青鞋布袜彰显品格,今天有人却用破洞牛仔裤表达态度。外在形式随时代变化,但追求精神自由的内核从未改变。下次见到街头弹唱的流浪歌手,不妨想想——他们脚上的马丁靴,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“青鞋布袜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