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ìng
  • guān
  • chá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ìng guān mò chá

成语解释:不动声色,仔细观察。

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“出关”的“关”》:“例如画家的画人物,也是静观默察,烂熟于心,然后凝神结想,一挥而就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静觀嘿詧

英文翻译:keep under observation

静观默察的意思

静:1.安定不动(跟“动”相对):静止。安静。风平浪静。静静的湖水。2.没有声响:寂静。清静。傍晚,公园里很静。3.使平静或安静:静下心来。请大家静一静。4.姓。

观:[guān]1.看:观看。走马观花。坐井观天。2.景象或样子:奇观。改观。3.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:乐观。悲观。世界观。[guàn]1.道教的庙宇:道观。白云观。2.(Guàn)姓。

默:1.不说话;不出声:沉默。默哀。2.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:默书。默生字。

察:1.仔细看;调查:观~|考~|~其言,观其行。2.(Chá)姓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静观默察”?简单来说,就是遇到事情先不急着下结论,而是仔细观察、耐心分析。比如同事在会议上突然激烈争执,有人选择立刻站队,有人却默默记录双方观点,最后提出一个让所有人点头的方案——后者用的正是“静观默察”的智慧。

为什么需要这种态度?想象你看到邻居家小孩打碎花瓶,如果直接批评孩子,可能误会他贪玩;但若注意到他踮脚想擦窗台却失手,就会明白这是无心之失。生活中太多事情表面热闹,真相却藏在细节里。

有人问:“这和冷眼旁观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“察”字。冷眼旁观可能带着疏离感,而静观默察是带着思考的主动观察。就像老中医把脉,手指轻按手腕看似平静,实则通过脉搏强弱快慢判断病症,这种专注的观察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。

工作中如何运用?市场部小张发现产品销量下滑,没有立刻申请降价促销,而是花三天整理用户评价,发现包装设计导致中老年客户打不开瓶盖。这个发现让公司改进设计后销量回升,比盲目打折更有效。可见,静观默察不是消极等待,而是为精准行动做准备。

个人认为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这种能力尤为重要。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反转新闻,前一秒被骂的“坏人”,下一秒可能变成受害者。与其跟着情绪跑断腿,不如多问一句“还有什么我没看到的角度”。这就像品茶,第一口苦涩未必是茶叶不好,可能是水温没控制好。

家长教育孩子时尤其需要这种智慧。当孩子数学考砸了,吼骂只会增加压力。有位父亲选择陪孩子整理错题本,发现孩子不是粗心,而是没理解“分数换算”的概念。找准病根开药方,比单纯要求“下次仔细检查”有用十倍。

最后想说,静观默察不是天生的本领,而是可以训练的习惯。下次遇到突发状况,试着深呼吸三次,把“怎么办”换成“发生了什么”,或许就能打开新视角。毕竟,好的决策就像煲汤,火候到了味道自然来。

静观默察的造句

  1. 造句 然后,静观默察,观其行察其色,洞其心析其言。
  2. 造句 内家拳于平时,便须时时静观默察;以参证原则,若能融会要诀,通解其义、则寡可胜众,弱能制强。
  3. 造句 静观默察,心如止水,谦虚谨慎,则事易成。
  4. 造句 静观默察,凝神结想,烂熟于心,然后一挥而就。
  5. 造句 做人既能静观默察,绝对是打死也不说,又能口角生风,把死人生生的说活。
  6. 造句 当然,对对方的了解,不要停留在静观默察上,还应主动侦察,采取一定的侦察方法,去激发对方的情绪.
  7. 造句 的态度,对局势的发展只是不露声色,静观默察,谁也不愿在此时去饶舌惹事。
  8. 造句 正想动手,突然看见叶桑和温鹏两人身后远处有人影晃动,再一看,甘空音有恃无恐的样子,左冲脑中电光一闪,连忙止住了行动,静观默察。
  9. 造句 只是目前自己还无法开口说话,而且,连动一下都很艰难,只能静观默察。

"静观默察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