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iàn zhēng tíng lùn
成语解释:同“面折庭争”。
成语出处:宋·欧阳修《上范司谏书》:“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,直辞正色,面争庭论者,必范君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为人敢说话
繁体字形:靣爭庭論
英文翻译:Face to face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争:1.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:争论。是非之争。2.力求获得或达到:为祖国争光。力争上游。3.竞争;争夺:争先恐后。只争朝夕。4.疑问代词。怎么;如何(见于早期白话):争奈。
庭:1.院子;院落:前庭。2.厅堂:大庭广众。3.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地方:法庭。开庭。
论:[lùn]1.分析和说明道理:评论。议论。2.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、文章或理论:舆论。社论。历史唯物论。3.评定;看待:论罪。相提并论。4.介词。按照:论堆卖。论件计工。[lún]〔论语〕儒家经典之一。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。共二十篇。内容有孔子谈话、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道德和哲学等,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。宋代把它和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合为《四书》。
什么是“面争庭论”?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两个人在院子里吵架,其实它描述的是公开场合下的激烈争论。比如公司开会时,市场部和产品部为推广方案争得面红耳赤:“你们强调情怀,但用户最关心的是性价比!”这种各执己见的场景,就是典型的“面争庭论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当众争执不会破坏团队和谐吗?去年我们团队开发新产品时,设计师坚持极简风格,工程师主张功能优先。经过三轮激烈讨论,最终诞生了既美观又实用的方案。关键不在于是否争论,而在于能否保持“对事不对人”的态度——就像把不同颜色的毛线编织成毛衣,冲突也能转化为创造力。
现代人还适用这种沟通方式吗?观察互联网公司的创意会就能发现端倪。某次我看到产品经理拿着数据图表反驳设计师:“用户停留时长证明这个按钮必须放大。”设计师立刻调出眼动实验报告回应。这种基于事实的“面争庭论”,反而比表面客套更能推动项目进展。
个人认为,当代职场更需要“有规则的争论文化”。就像打篮球需要边界线,有效的争论需要提前约定:不用反问句、不翻旧账、每轮发言不超过2分钟。上周参加行业论坛时,两位专家就AI监管问题激烈辩论,但每段发言都精确控制在三分钟内,观众反而听得津津有味。
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智慧?家庭装修时常见夫妻争论:妻子想要开放式厨房,丈夫担心油烟问题。与其憋着不说,不如定个“辩论时间”——妻子列出社交聚会需求,丈夫展示清洁数据,最后折中选择半开放设计加强力油烟机。把争论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,才是成语背后的真谛。
下次遇到意见冲突时,不妨想象自己站在阳光明媚的庭院里。那些飞舞的言语不是利箭,而是不同角度的光线,当它们汇聚在同一个目标上,或许就能照亮更好的答案。毕竟,连太阳黑子都是发光体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