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iàn
  • shì
  • bèi
  • fē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iàn shì bèi fēi

成语解释:当面赞成,背后反对。
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9卷:“反比那面是背非,临财苟得,见利忘义,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表里不一

繁体字形:靣是背非

英文翻译:Face to face

面是背非的意思
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
是:1.对;正确(跟“非”相对):一无是处。自以为是。实事求是。你说得极是。应当早做准备才是。2.认为正确:是古非今。深是其言。3.表示答应的词:是,我知道。是,我就去。4.姓。5.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:如是。由是可知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?。是日天气晴朗。6.联系两种事物,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、属性:《阿Q正传》的作者是鲁迅。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。7.与“的”字配合使用,有分类的作用:这张桌子是石头的。那瓶墨水是红的。我是来看他的。8.联系两种事物,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“是”后面所说的情况:他是一片好心。咱们是好汉一言,快马一鞭。院子里是冬天,屋子里是春天。9.表示存在,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,“是”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: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。他跑得满身是汗。10.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,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,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,不能混淆:去年是去年,今年是今年,你当年年一个样哪!。说是说,做是做,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。11.在上半句里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、形容词或动词,表示让步,含有“虽然”的意思:诗是好诗,就是长了点。东西旧是旧,可是还能用。我去是去,可是不在那儿吃饭。12.用在句首,加重语气:是谁告诉你的?。是国防战士,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,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。13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凡是”的意思: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。14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适合”的意思:他想的很是路。这场雨下的是时候。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。15.用在选择问句、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:你是吃米饭是吃面?。他不是走了吗?。你是累了不是?⑾(必须重读)表示坚决肯定,含有“的确、实在”的意思:我打听清楚了,他那天是没去。这本书是好,你可以看看。

背:[bèi]1.躯干的一部分,部位跟胸和腹相对:后背。背影。擦擦背。2.(背儿)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:手背。刀背儿。墨透纸背。3.(Bèi)姓。4.背部对着(跟“向”相对):背山面海。背水作战。人心向背。5.离开:背井离乡。6.躲避;瞒:光明正大,没什么背人的事。7.背诵:背台词。书背熟了。8.违背;违反:背约。背信弃义。9.朝着相反的方向:他把脸背过去,装着没看见。10.偏僻:背静。背街小巷。深山小路很背。11.不顺利;倒霉:手气背。12.听觉不灵:耳朵有点背。[bēi]1.(人)用脊背驮:把草捆好背回村去。2.负担;承担:背债。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。3.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:一背麦子。一背柴火。

非:1.错误(跟“是”相对):是非。习非成是。痛改前非。2.不合于:非法。非礼。非分(fèn)。3.不以为然;反对;责备:非难。非议。无可厚非。4.不是:答非所问。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。5.前缀。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,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:非金属。非晶体。非司机。6.不:非同小可。非同寻常。7.跟“不”呼应,表示必须:要想做出成绩,非下苦功不可。8.一定要;偏偏:不行,我非去!9.不好;糟:景况日非。10.指非洲。

成语评论

生活中,"面是背非"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。比如同事A在会议上满脸笑容地支持你的方案,转头却私下向领导质疑可行性;朋友B当面夸你新发型好看,背后却跟别人吐槽"像顶了个鸟窝"。这种表里不一的矛盾行为,就像超市里包装精美的烂水果,表面光鲜内里变质。

有个读者曾问我:"为什么人们不直接表达真实想法呢?" 从心理学角度看,这可能源于自我保护机制。就像变色龙会根据环境改变肤色,有些人也会在不同场合切换"社交面具"。我见过最典型的案例是小区物业经理,面对投诉业主时点头如捣蒜,转身却对维修工翻白眼:"这些人就知道小题大做"。

值得思考的是,这种行为真的能带来好处吗?短期看或许能避免冲突,就像给伤口贴创可贴。但长期来看,就像往人际关系里埋地雷。我邻居家的婆媳关系就是个例子:婆婆当面夸儿媳孝顺,转头就跟牌友抱怨"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懂事",结果某天儿媳意外听到,直接引发家庭大战。

观察发现,职场新人更容易陷入这种困境。记得刚毕业时,我也曾违心附和上司的离谱方案,结果执行阶段漏洞百出。后来才明白,真诚的反对比虚假的赞同更有价值——就像苦口的中药,虽然难喝却能治病。

其实换个角度看,"面是背非"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。就像硬币总有正反两面,人的社会属性与真实自我时常博弈。重要的是找到平衡点,既不必像透明玻璃人般毫无隐私,也不能活成戴着永久面具的木偶。毕竟,真正稳固的关系就像混凝土,需要沙石水泥的真诚配比,而不是粉刷墙面的廉价涂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