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iàn
  • bèi
  • huǐ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iàn yú bèi huǐ

成语解释:见“面誉背毁”。

成语出处:宋·陈文蔚《双溪书院揭示》:“惟自近世以来,朋友道弊,群居之时,笑侮戏谑,面谀背毁,善不相告,失不相正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为人

繁体字形:靣諛背毁

英文翻译:praise him behind his back

面谀背毁的意思
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
谀:谄媚;奉承:阿(ē)谀。谀辞。

背:[bèi]1.躯干的一部分,部位跟胸和腹相对:后背。背影。擦擦背。2.(背儿)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:手背。刀背儿。墨透纸背。3.(Bèi)姓。4.背部对着(跟“向”相对):背山面海。背水作战。人心向背。5.离开:背井离乡。6.躲避;瞒:光明正大,没什么背人的事。7.背诵:背台词。书背熟了。8.违背;违反:背约。背信弃义。9.朝着相反的方向:他把脸背过去,装着没看见。10.偏僻:背静。背街小巷。深山小路很背。11.不顺利;倒霉:手气背。12.听觉不灵:耳朵有点背。[bēi]1.(人)用脊背驮:把草捆好背回村去。2.负担;承担:背债。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。3.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:一背麦子。一背柴火。

毁:1.破坏;糟蹋:毁灭。销毁。好好儿的一本书,让你给毁了。2.烧掉:烧毁。焚毁。3.说别人坏话;诽谤:毁誉。诋毁。4.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(多指衣服):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?当着你的面热情夸赞,转身却跟别人说你坏话?这种“面谀背毁”的行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。比如在职场里,同事A当着领导的面称赞你策划案有新意,下班后却在茶水间和同事嘀咕:“他那个方案根本没法落地”。这种行为就像戴着两副面具,让人防不胜防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呢?核心问题在于:当面讨好和背后攻击为何能同时存在?其实这是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——当面奉承可以获取即时好处,背后贬低又能通过打压他人获得心理优势。就像菜市场里夸你挑的鱼新鲜的摊主,转头可能就跟隔壁摊位嘲笑你“根本不会看秤”。

历史上有个典型例子。明朝宦官王振在皇帝面前总说大臣于谦忠心耿耿,背地里却向蒙古使者透露于谦的边防部署。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,本质上是用他人的信任作为自己谋利的筹码。值得警惕的是,这种行为链条中,受损的不仅是当事人,整个群体的信任基础都会被逐渐腐蚀。

有个有趣的观察:越是竞争激烈的地方,“面谀背毁”的发生概率越高。就像直播带货行业,主播们互相吹捧“姐妹情深”,私下却争抢货源渠道。这种分裂态度的背后,藏着现代人面对利益时的焦虑与不安全感。当资源有限时,有些人就会选择这种“双轨制”交际策略。

如何应对这种社交陷阱?我的经验是培养“第三只眼”——既不过度相信当面赞美,也不轻信背后传言。就像品茶时先闻香再入口,与人交往时要学会观察行为的连贯性。曾有位合作伙伴每次见面都夸我方案完美,但合作后才发现他早已备好替代方案。现在我会特别注意对方言行是否一致,就像核对购物小票上的价格明细。

换个角度看,这种现象也给我们提了个醒: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判断一个人不能只听其言,更要观其行。就像网购时不能只看商品详情页的精修图,更要翻看买家秀的真实评价。当我们学会穿透表面话语,关注持续行动时,“面谀背毁”者的生存空间自然会被压缩。

风吹过竹林会有不同的声响,人性在利益面前的展现同样复杂多变。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稳定的价值判断,或许就是应对这种双面行为的最佳护甲。下次遇到当面热情似火、背后冷若冰霜的人,不妨微笑着保持距离——毕竟真诚的交往,从来不需要演技加持。

"面谀背毁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