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āo
  • shén
  • hu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āo shén huì jì

成语解释:谓隐藏踪迹。

成语出处: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:“粤若高祖文皇帝,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,韬神晦迹则紫气冲天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韜神晦跡

英文翻译:hide one '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 's time

韬神晦迹的意思

韬:1.弓或剑的套子。2.隐藏:韬光养晦。3.用兵的计谋:韬略。
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
晦:1.农历每月的末一天:晦朔。2.昏暗;不明显:晦涩。晦暝。隐晦。3.夜晚:风雨如晦。4.隐藏:晦迹。韬晦。

迹:1.留下的印子;痕迹:足迹。血迹。笔迹。踪迹。2.前人遗留的事物(主要指建筑或器物):古迹。陈迹。事迹。史迹。3.形迹:迹近违抗(行动近乎违背、抗拒上级指示)。

成语评论

韬神晦迹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深奥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。“韬”是隐藏,“晦”是掩盖,组合起来就是指把才华和锋芒悄悄藏起来,不轻易显露。比如张三刚入职时明明能力很强,却主动帮同事整理文件、跑腿打杂,大家都以为他是个“小透明”,直到某次项目危机时他才站出来提出关键方案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韬神晦迹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有能力为什么要藏着掖着?”其实这和种庄稼是一个道理。就像农民不会在播种第二天就扒开土壤看种子发芽没,暂时的收敛反而能让实力在安全的环境中扎根。明朝首辅张居正年轻时在严嵩手下装傻充愣十余年,暗中观察朝局动向,后来才推动“一条鞭法”改革,这种蛰伏比横冲直撞更需要智慧。

现代职场中,“韬神晦迹”更像一种生存策略。举个真实案例:某互联网公司空降的高管王女士,前三个月只做两件事——每天带零食分给下属,认真记录每个部门的晨会发言。半年后她精准调整团队结构时,大家才惊觉她早已摸清所有人的能力边界。这种“先观察后出手”的模式,比新官上任三把火更容易获得认同。

我个人认为,在社交媒体时代尤其需要这种智慧。当朋友圈充斥着炫耀加班、晒证书的“表演型努力”时,真正持续成长的人往往像潜水艇:平时看不见踪影,浮出水面时已跨越了整片海洋。就像作家余华说的:“文学不是百米赛跑,是马拉松。”这句话换个场景,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有些高手总显得“大器晚成”。

不过要注意,“韬神晦迹”不等于永远沉默。就像藏在剑鞘里的利刃,关键时刻必须出鞘。战国时期毛遂在平原君门下三年无人知晓,但当赵国需要联楚抗秦时,他抓住机会自荐并成功说服楚王。这说明真正的智慧在于把握蛰伏与爆发的节奏,就像交响乐里休止符的存在让高潮更震撼。

观察身边那些真正厉害的人,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:既能在茶水间笑着听同事吹牛,也能在会议室用三个问题让全场安静。这种收放自如的状态,或许就是“韬神晦迹”在现代社会最生动的演绎。毕竟,真正的实力不需要聚光灯,时间自会给出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