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ùn kǒu liū
成语解释: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
成语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:上面放,下面望,中间有些顶门杠!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语言等
繁体字形:順口溜
英文翻译:Glib
顺:1.向着同一个方向(跟“逆”相对):顺风。顺流而下。2.依着自然情势(移动);沿(着):顺大道走。水顺着山沟流。3.使方向一致;使有条理次序:把船顺过来,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。这篇文章还得顺一顺。4.趁便;顺便:顺手关门。顺嘴说了出来。5.适合;如意:顺心。顺眼。不顺他的意。6.顺利:顺遂。这些年一直很顺。7.依次:顺延。8.顺从:归顺。百依百顺。9.姓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溜:[liū]1.滑行;(往下)滑:溜冰。从山坡上溜下来。2.偷偷地走开或进入:一说打牌,他就溜了。几个歹徒溜进仓库里。3.光滑;平滑:溜光。滑溜。4.看:溜一眼心里就有了数。5.顺着;沿:溜边。溜墙根儿走。6.很;非常(用在某些单音节形容词前):溜直。溜齐。溜满。7.同“熘”。[liù]1.迅速的水流:大溜。河里溜很大。2.迅速;敏捷:眼尖手溜。走得很溜。3.房顶上流下来的雨水:檐溜。承溜。4.檐沟:水溜。5.排;条:一溜三间房。6.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:这溜的果木树很多。7.练:溜嗓子。8.用石灰、水泥等抹(墙缝);堵、糊(缝隙):墙砌好了,就剩下溜缝了。天冷了,拿纸条把窗户缝溜上。
顺口溜里用成语,就像炒菜加味精。比如"早起早睡身体棒,日积月累精神旺",这里藏着"日积月累"这个成语。可能有人会问:成语和顺口溜究竟怎么搭?其实就像搭积木,成语是现成的模块,顺口溜负责把它们串联成有节奏的句子。
看这个例子:"三个臭皮匠,顶个诸葛亮,众人拾柴火焰高,团结力量大过江"。连续用了"三个臭皮匠"和"众人拾柴"两个成语式表达。有人疑惑:成语不是必须四个字吗?其实顺口溜里的"成语"更灵活,可以是俗语或常用短语,重点在传递约定俗成的意思。
我常觉得顺口溜创作者像语言魔术师。他们能把"塞翁失马"这种老故事,变成"丢了马儿莫心慌,祸福相依要思量"的押韵句子。这种转化有个秘诀:保留成语核心寓意,换上更直白的表达,就像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,再加点节奏感。
有人问:现在都用短视频了,顺口溜还有存在价值吗?最近看到中学生用"临阵磨枪,不快也光,抱佛脚总比光脚强"改编成语,在班级群里疯传。这说明只要人类还有舌头,顺口溜就有生命力——毕竟押韵的句子,天生就容易往脑子里钻。
试着拆解这句顺口溜:"贪多嚼不烂,心急吃热豆腐"。前半句是俗语,后半句化用"心急吃不了热豆腐"。创作者把两个相似道理的短句拼接,形成递进效果。这种"成语混搭术"就像音乐里的remix,老素材能玩出新花样。
下次听到顺口溜时,不妨注意里面的成语元素。你会发现这些传承千年的语言碎片,正在以更活泼的方式参与我们的日常表达。就像老树发新芽,老酒装新瓶,传统文化的生命力,往往藏在最接地气的表达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