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ù cǐ shī bǐ
成语解释:顾了这个;顾不了那个。形容头绪繁多;无法兼顾全面。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6回:“分军为三:一军攻麦城,一军攻纪南城,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,彼疾雷不及掩耳,顾此失彼,二城若破,郢不守矣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不能兼顾
繁体字形:顧此失彼
英文翻译:care for this and lose that
顾:1.回头看;泛指看。例:回顾。举目四顾。2.拜访:三顾茅庐。3.照管;注意:奋不顾身。顾大局。4.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:惠顾。顾客。5.文言副词。反而:足反居上,首顾居下。6.文言连词。但是;只是:虽年高,顾精神不减。
此:1.这;这个(跟“彼”相对):此人。此时。由此及彼。此呼彼应。2.表示此时或此地:就此告别。谈话就此结束。从此病有起色。由此往西。3.这样:长此以往。当时听劝,何至于此。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彼:1.指示代词。那;那个(跟“此”相对):彼时。此起彼伏。由此及彼。2.人称代词。对方;他:知己知彼。彼退我进。
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?比如工作赶工时熬夜加班,结果家庭关系变得紧张;或者备考时拼命刷题,却忽略了体育锻炼导致生病。这些情况其实都是“顾此失彼”的生动写照——当我们过于专注某个目标时,常常会忽略其他同样重要的事情。
为什么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?举个具体的例子:小王为了冲刺年度业绩,连续三个月周末都在公司加班。等到终于完成KPI时,却发现孩子已经不愿意和他分享学校趣事,妻子也习惯了独自处理家务。这就是典型的"关注工作成就,却丢失了家庭连接"。人的精力就像容器里的水,当某个方向倾斜过多,其他区域必然干涸。
如何避免这种失衡?不妨参考项目管理中的"木桶理论"。假设我们要准备家庭聚餐,既要保证食材新鲜(采购),又要控制火候(烹饪),还要布置用餐环境。如果只盯着炒菜锅里的菜,可能就会忘记餐桌还没擦,饮料也没冰镇。这时候做个任务清单,给每个环节分配固定时间段,就能有效防止遗漏重要事项。
有个有趣的观察:智能手机普及后,顾此失彼的现象反而更常见了。地铁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:家长低头刷短视频,身边的孩子正举着考卷想展示满分题目。科技本应是工具,但当我们过度依赖时,真实的情感连接就可能被屏幕吞噬。这提醒我们,面对多重目标时,主动设置"注意力警戒线"尤为重要。
在历史故事里也能找到启示。赤壁之战中,曹操将战船连成一体看似解决了水战难题,却忽略了防火措施,最终被火攻击溃。这个典故生动说明:单方面强化优势而忽视隐患,往往会带来更大危机。现代人处理事务时,不妨在关键节点设置"反向检查",比如完成工作报告后,主动问自己:"团队协作方面有没有疏忽?"
最后分享个小窍门:下次感觉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时,试试用颜色标记法。准备红黄蓝三色便签,红色代表紧急事务,黄色是重要人际关系,蓝色标记自我成长事项。每天早晨花五分钟排列组合,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冲突的目标,其实能找到共存的平衡点。记住,智慧的选择不在于取舍,而在巧妙的统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