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ùn
  • shǒu
  • zài
  • bà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ùn shǒu zài bài

成语解释:顿首:以头叩地而拜;再拜:拜两次。古代的一种跪拜礼。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勾践顿首再拜曰:‘孤尝不料力,乃与吴战,困于会稽,痛于骨髓,日夜焦唇干舌,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,孤之愿也。’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客套语

繁体字形:頓首再拜

英文翻译:show respect

顿首再拜的意思

顿:[dùn]1.稍停:他顿了一下,又接着往下说。2.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: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。3.(头)叩地;(脚)跺地:顿首。顿足。4.处理;安置:整顿。安顿。5.立刻;忽然:顿然。顿悟。顿生邪念。6.用于吃饭、斥责、劝说、打骂等行为的次数:一天三顿饭。被他说了一顿。7.姓。8.疲乏:困顿。劳顿。[dú][冒顿]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。

首:1.头:昂首阔步。2.领袖;领导人:元首。首长。3.最先;开始:首创。4.第一;最高:首要。首席代表。5.告发:自首。出首。6.量词。用于诗歌、歌曲等:一首诗。民歌百首。

再:1.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用“又”,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“再”:这部书前几天我又读了一遍,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读一遍。b)表示更加:高点儿,再高点儿。再多一点儿就好了。c)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:学习再不努力,就得留级了。离开车只剩半个钟头了,再不走可赶不上了。d)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:你再解释,他也不会同意的。e)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: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。你把材料整理好再动笔。f)表示另外有所补充:再则。再不然。院子里种着迎春、牡丹、海棠、石榴,再就是玫瑰和月季。2.再继续;再出现:青春不再。良机难再。3.姓。

拜:[bài]1.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:对拜。叩拜。跪拜。引恭敬地:拜托。拜访。拜望。拜请。[礼拜]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。转周、星期的别称。2.行礼祝贺:拜年。拜寿。3.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:拜将。拜师。[bái][拜拜](外)再见。引结束某种关系。

成语评论

哎呦喂,咱今天就来唠唠"顿首再拜"这个成语。您说这词儿听着像不像武侠小说里的台词?先说个正经场景:古时候大臣给皇帝写奏折,开头总得客套两句吧,"臣某某顿首再拜,谨奏圣上",就跟现在开会先说"尊敬的领导"一个理儿。

等等,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呢?您瞅"顿首"就是磕头,"再拜"就是反复行礼,合起来就是极尽恭敬的礼节。不过现在谁还磕头啊?老张前两天给丈母娘送聘礼,进门就作揖:"晚辈顿首再拜,特来提亲",把老太太乐得直拍大腿,您说这是不是活学活用?

要我说啊,这成语搁现在最合适的用法,就是显摆文化底蕴的时候。比如给甲方爸爸写邮件:"小王顿首再拜,方案已发您邮箱"。虽然听着有点夸张,但甲方爸爸就吃这套!不过得注意分寸,别整得像穿越剧台词,容易让人起鸡皮疙瘩。

您发现没?这成语自带画面感。前两天看电视剧,书生给先生递文章:"学生顿首再拜,恳请先生斧正"。这要换成现代话就是"老师求批改作业",味儿可差远了。所以说老词儿能流传下来,确实有人家独特的韵味在里头。

不过说实在的,现在年轻人更爱用表情包代替这些老规矩。您要真在微信里跟朋友发"兄弟顿首再拜,借我两百块",估计对方得回你三个笑哭表情。所以说成语虽好,也得看场合用,就像大夏天穿貂皮——再金贵也不合时宜嘛。
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这些传统礼仪用语就像老物件儿,用好了是锦上添花,用岔了就是东施效颦。关键得把握个度,您要能在商务场合恰如其分地来一句"晚辈顿首再拜",那绝对能让合作方高看一眼。可要是跟外卖小哥也这么说,人家估计得问您是不是刚看完《甄嬛传》呢。

顿首再拜的造句

  1. 造句 勾践顿首再拜曰“:“孤尝不料力,乃与吴战,困于会稽,痛入于骨髓、日夜焦唇乾舌,徒欲与吴王接通而死。
  2. 造句 信可乐也!甲午菊月后学愚生吴劭祖顿首再拜。
  3. 造句 宋友亮顿首再拜,然后起身昂然立于殿上。
  4. 造句 顿首再拜!萧白静静的站着,手心里真气暗发,信笺化作了漫天的碎片,仿佛胡蝶,随风飞向了远方。
  5. 造句 陈阁老顿首再拜王国舅大人,你为圣上献上的马为的卢马,马有泪巢,骑能妨主,如今已害主无数。
  6. 造句 曾头市主曾弄顿首再拜晁天王统军头领麾下:前者小男无知、倚仗小勇,冒犯虎威。
  7. 造句 小惠,住口,不可胡说,列位,老妇人顿首再拜,多谢今日搭救之恩,告辞了。

"顿首再拜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