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òng
  • fēi
  • j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òng gǔ fēi jīn

成语解释:颂:颂扬;非:非难;反对;今:现代。颂扬古代的;非难和反对现代的。

成语出处:汉 司马迁《史记 秦始皇本纪》:“有敢偶语《诗》《书》者弃市,以古非今者族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頌古非今

英文翻译:eulogize the past at the expense of the present

颂古非今的意思

颂:1.颂扬:歌颂。2.祝颂(多用于书信问候):敬颂大安。3.周代祭祀时用的舞曲,配曲的歌词有些收在《诗经》里面。4.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:《祖国颂》。5.姓。

古:1.古代(跟“今”相对):远古。厚今薄古。2.经历多年的:古画。古城。这座庙古得很。3.具有古代风格的:古拙。古朴。4.真挚纯朴:人心不古。5.古体诗:五古。七古。6.姓。

非:1.错误(跟“是”相对):是非。习非成是。痛改前非。2.不合于:非法。非礼。非分(fèn)。3.不以为然;反对;责备:非难。非议。无可厚非。4.不是:答非所问。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。5.前缀。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,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:非金属。非晶体。非司机。6.不:非同小可。非同寻常。7.跟“不”呼应,表示必须:要想做出成绩,非下苦功不可。8.一定要;偏偏:不行,我非去!9.不好;糟:景况日非。10.指非洲。

今:1.现在;现代(跟“古”相对):当今。今人。厚今薄古。古为今用。2.当前的(年、天及其部分):今天。今晨。今春。3.指示代词。此;这:今番。今次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颂古非今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是一道历史选择题:古代好还是现代好?比如有人总说:“现在的年轻人啊,连毛笔字都不会写,哪像我们小时候天天练字。”这时候不妨反问:不会用毛笔等于没文化吗?其实用键盘打字、手机沟通同样是当代必备技能,只是工具不同而已。

再比如朋友聚会时,常听到这样的感叹:“过去邻里之间多亲密,现在对门住了三年都不知道对方姓什么。”这话确实反映了社会变化,但仔细想想:现代人用微信群组织社区活动、靠外卖平台分享美食,不也是另一种连接方式吗?关键不在于形式新旧,而是有没有主动建立联系的意愿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大的陷阱在于“非此即彼”的思维模式。就像有人批评电子书没有纸质书的“灵魂”,却忽视了电子书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轻松获得海量资源。技术革新带来的改变,往往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——电子书的批注功能、语音朗读,反而创造了新的阅读体验。

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:某老字号餐馆坚持用传统柴火灶,结果因环保不达标面临整改。老师傅改良工艺后,既保留了风味又符合标准,营业额反而增长35%。这说明传统智慧与现代规范完全可以兼容,重点在于如何创造性转化。

当我们听到“今不如昔”的论调时,不妨把“颂古非今”当成提醒:既要警惕盲目怀旧导致停滞不前,也要避免为求新而新。就像种庄稼,老农懂得轮作休耕能让土地保持活力,新时代的农业专家则用传感器监测土壤墒情——两者结合,或许才是最好的耕作之道。

最后分享个观察:博物馆里的青铜器静静诉说千年文明,而展厅里AR技术让文物“活”过来与观众互动。这种古今对话的场景,恰恰证明人类文明的延续从来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,而是持续叠加的创造过程。与其争论哪个时代更好,不如思考如何让传统智慧为现代问题提供灵感。

颂古非今的造句

  1. 造句 我们反对颂古非今的观点。
  2. 造句 我们应正确地对待古文化,颂古非今或厚今薄古都是不对的。
  3. 造句 这个人看问题总是偏激,对有些事情,他不是颂古非今,就是崇洋媚外。
  4. 造句 我们赞美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,但并不等于颂古非今。
  5. 造句 所以,老人第二忌,不要颂古非今。
  6. 造句 有颂古非今,什么都是古的好,思想更是反动。
  7. 造句 但是这种尊重,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,是尊重历史的辨证法的发展,而不是颂古非今,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。
  8. 造句 “这种尊重,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,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,而不是颂古非今,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。
  9. 造句 但是这种尊重,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,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,而不是颂古非今,不是赞扬任何封建毒素。
  10. 造句 但是这种尊重,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,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,而不是颂古非今,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