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íng
  • dào
  • xì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í míng dào xìng

成语解释:犹指名道姓。指对人不尊敬。

成语出处:元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一折:“这个穷弟子孩儿,要钱则要钱,题名道姓怎的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直呼他人姓名

繁体字形:題名道姓

英文翻译:Title Taoist surname

题名道姓的意思

题:1.题目:命题。练习题。文不对题。出了五道题。2.写上;签上:题诗。题字。题名。3.姓。

名:1.名字;名称:人名。书名。命名。报名。给他起个名儿。2.名字叫做: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。3.名义:你不该以出差为名,到处游山玩水。4.名声;名誉:出名。有名。世界闻名。5.出名的;有名声的:名医。名著。名画。名山。6.说出:莫名其妙。不可名状。7.占有:一文不名。不名一钱。8.a)用于人:三百多名工作人员。录取新生四十名。b)用于名次:第三名。9.姓。

道:1.道路:铁道。大道。人行道。羊肠小道。2.水流通行的途径:河道。下水道。黄河故道。3.方向;方法;道理:志同道合。头头是道。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4.道德:道义。5.技艺;技术:医道。茶道。花道。书道。6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尊师重道。传道。卫道士。7.属于道教的,也指道教徒:道院。道士。道姑。老道。一僧一道。8.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:一贯道。9.线条;细长的痕迹:画了两条横道儿,一条斜道儿。10.姓。11.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。12.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13.说:道白。能说会道。一语道破。14.用语言表示(情意)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15.说(跟文言“曰”相当,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16.以为;认为:我道是谁呢,原来是你。

姓:1.表明家族的字:姓名。贵姓。2.姓是…;以…为姓:你姓什么?。他姓张,不姓王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“指名道姓”,大家可能立刻联想到严肃的批评场景。比如老师拿着作业本说:“张小明,你这次的作文跑题了。”这就是典型的指名道姓。但问题来了:为什么人们有时要直接点出具体人名?

其实直呼其名能避免误会。想象办公室饮水机旁的水渍,组长如果说“请最后接水的人擦干净”,大家可能面面相觑。但如果说“王芳,你三点接水时溅出的水渍需要处理”,事情就清晰多了。这种明确指向既提高了沟通效率,也减少了推诿扯皮的可能。

不过现实中很多人不敢轻易指名道姓,担心伤和气。我的邻居李姐就曾抱怨:“上周明明看见小陈乱扔垃圾,可话到嘴边又改成了‘有些人要注意公德’。”结果第二天楼道里垃圾更多了。这让我想到:模糊表达有时反而助长不良行为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——职场新人往往更敢直言。实习生小赵上周在项目会上说:“张主管的方案数据源有问题。”这话让全场静了三秒,但后来证明他确实发现了关键漏洞。这种直接表达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常见,或许预示着更高效的新型沟通文化正在形成。

需要提醒的是,指名道姓要分场合。就像上周社区调解纠纷时,调解员先让双方匿名陈述,待情绪平复后才让当事人面对面交流。这种分阶段的沟通策略,既保留了直接沟通的优势,又避免了矛盾激化。

观察发现,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边界感。朋友间开玩笑说“你这次聚餐又迟到了”可能无伤大雅,但若说“王建国你第十次迟到”,就可能引发不快。可见在亲密关系中,指名道姓的“剂量”需要精准把控。

最近读《非暴力沟通》时发现个有趣观点:具体化表达能增强责任感。书中举例社区公告栏如果写“请勿乱贴广告”,效果远不如“张贴房屋出租广告请致电物业登记”。这种具名化的管理方式,让每个行为都有了可追溯的主体。

说到这,突然想起老家菜市场的智慧。卖菜阿婆总会对熟客说:“刘老师,今天丝瓜特别嫩,给您留了两根。”这种带着名字的招呼,既维系了人情味又促进了生意。或许在生活中,恰当的指名道姓本就是门温暖的学问。

语言学家研究发现,00后比80后更习惯使用明确指称。短视频平台上“@王小美 你的快递到了”这类指名道姓的喊话,年轻人觉得效率高又带点幽默。这种代际差异提示我们:沟通方式的演变,始终与社会节奏同频共振。

下次遇到需要明确责任的情况时,不妨试试温和而坚定地使用具体称呼。就像处理孩子争吵时,与其说“谁弄坏了玩具”,不如说“阳阳说看见你拆掉了遥控车电池,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?”这种指向清晰的对话,往往能更快触及问题核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