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iān sān dǎo sì
成语解释:指错乱没有次序。形容思路、言语、做事等条理不清、颠倒混乱;毫无次序。
成语出处: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44回:“连拜了三四日,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,坐卧不安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顛三倒四
英文翻译:incoherent
颠:1.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:山颠。塔颠。2.颠簸:路不平,车颠得厉害。3.跌落;倒下来:颠覆。颠扑不破。4.跳起来跑;跑:连跑带颠。跑跑颠颠。5.同“癫”。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倒:[dǎo]1.竖立的东西躺下来:摔倒。墙倒了。倒塌。倒台。打倒。卧倒。2.对调,转移,更换,改换:倒手。倒换。倒车。倒卖。倒仓。倒戈。[dào]1.位置上下前后翻转:倒立。倒挂。倒影。倒置。2.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:倒水。倒茶。3.反过来,相反地:倒行逆施。反攻倒算。倒贴。4.向后,往后退:倒退。倒车。5.却:东西倒不坏,就是旧了点。
四:1.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哎哟喂,各位老铁,今天咱们来唠唠"颠三倒四的成语"这个事儿。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吧?比如有人把"三心二意"说成"二意三心",听着怪别扭的,但仔细琢磨还真有点意思。这种玩法到底是语言创新还是瞎胡闹呢?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。
举个栗子啊,有次听朋友说:"我这人就是喜欢'七下八上'地折腾"。当时我就乐了,这不是把"七上八下"倒过来说嘛!你猜怎么着?人家这么一说,反而把那种坐立不安的感觉形容得更到位了。所以说啊,有时候打破常规还真能出奇效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:"这么乱改成语不怕误人子弟吗?"哎这话问到点子上了!个人觉得这事儿得看场合。要是正经写论文或者考试,那肯定得按规矩来。但平时聊天逗闷子,加点创意调味料反而能让对话更有趣。就像做菜,家常便饭讲究个原汁原味,创意料理不也要搞点新花样嘛。
再整段新鲜的。有次在商场听见导购喊:"走过路过不要错过,'物美价廉'变'价廉物美'!"你别说,这么一倒装,重点直接从"东西好"变成了"价格低",营销话术玩得贼溜。看来这颠三倒四的用法,在商业场景里还能当心理学套路使呢!
说到这儿啊,我倒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。现在年轻人不是爱说"我太南了"吗?虽然这不是成语,但这种谐音改编跟成语倒装其实是一个道理。语言嘛,本来就是活的东西,只要用对地方,偶尔皮一下反而能让表达更生动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咱也不能把《新华字典》改得亲妈都不认识对吧?这个度可得把握好。
最后再整点个人观点。我觉着语言就像条河,得流动才有生命力。那些流传千年的成语,当年说不定也是民间的新鲜说法呢!只要不违背基本语义,偶尔玩点文字游戏,给生活添点乐子,又有何不可?当然啦,咱也不能把"画蛇添足"说成"画足添蛇",那可真要闹笑话了。总之就是一句话:创新要有谱,改编需谨慎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