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iān tóu bǒ nǎo
成语解释:颠:晃动;簸:摇荡。点头晃脑
成语出处:清·戴珞《滕阴杂记》第二卷:“从今那复容高傲?免不得改稿时颠头簸脑,说堂时垂手呵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神态
繁体字形:顛頭簸腦
英文翻译:Head shaking and brain shaking
颠:1.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:山颠。塔颠。2.颠簸:路不平,车颠得厉害。3.跌落;倒下来:颠覆。颠扑不破。4.跳起来跑;跑:连跑带颠。跑跑颠颠。5.同“癫”。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簸:[bò]〔簸箕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。用竹篾、柳条、铁皮、塑料等制成。[bǒ]用簸(bò)箕上下颠动,扬去粮食中的糠秕、尘土等杂物。
脑:1.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,在颅腔里,主管感觉和运动。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:脑髓。脑子(a.脑;b.指思考、记忆等能力)。脑筋。脑海。脑际。脑壳。脑颅。脑神经。脑下垂体。脑积水。脑溢血。电脑。2.头:脑袋。脑壳。头昏脑胀。脑满肠肥。3.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:豆腐脑儿。4.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:樟脑。薄荷脑。
哎呦,这“颠头簸脑”到底咋用啊?先举个栗子吧!比如有人摇头晃脑地背课文,嘴里还念叨着“之乎者也”,这时候你就能说:“瞧他那颠头簸脑的样儿,活像个老学究!”(笑)不过注意啦,这词儿可不是夸人专注,倒更像是调侃人家显摆学问呢。
等等,有人可能要问:“那这成语只能用在读书场景吗?”嘿,格局打开!比如说老王刚学会跳广场舞,跟着音乐一顿猛甩头,邻居张婶见了噗嗤一笑:“老王跳得挺带劲啊,就是颠头簸脑的像喝醉了酒!”你看,肢体动作夸张也能用这个词形容嘛。
不过要说最绝的用法,还得看职场!前阵子我们部门来了个新人,汇报方案时脖子抻得老长,手指对着PPT指指点点。散会后李哥悄悄跟我说:“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,就是这颠头簸脑的架势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指挥交响乐团呢!”(摊手)您品品,这画面感是不是蹭蹭往上冒?
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问题:为啥古人要造“颠头簸脑”这种词?要我说啊,这成语就像个活体表情包,把那种既滑稽又带点嘚瑟的劲儿拿捏得死死的。好比现在看直播,那些主播说到激动处脑袋直晃,弹幕立马飘过满屏的“别颠了,屏幕要散架啦!”——您别说,古今人类的观察力还真是一脉相承。
不过话说回来,用这成语可得看场合。上礼拜小区刘大爷训孙子:“写作业别总颠头簸脑的!”结果小孙子反呛:“爷爷看京剧时跟着鼓点晃脑袋才叫专业!”您瞧瞧,同一个动作,放小孩身上是分心,搁戏迷身上倒成了投入,所以说语言这玩意儿啊,关键还得看语境。
最后给个小贴士:下次见着地铁里戴着耳机疯狂点头的哥们,或者会议上说话手舞足蹈的同事,您脑子里立马能蹦出“颠头簸脑”这词儿就对了!记住咯,用成语就像吃火锅,食材新鲜火候到位,才能既传神又不伤人——毕竟晃脑袋这事儿吧,只要不闪着脖子,谁还没个得意忘形的时候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