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ng huí diàn jī
成语解释:形容像风那样回旋,像闪电那样迅速。
成语出处:唐·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打球》:“玄宗东西驱突,风回电激,所向无前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迅速
繁体字形:風迴電激
英文翻译:Wind return electric shock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回:1.曲折环绕:回旋。巡回。迂回。回形针。峰回路转。2.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;还:回家。回乡。送回原处。3.掉转:回头。回过身来。4.答复;回报:回信。回敬。5.回禀。6.谢绝(邀请);退掉(预定的酒席等);辞去(伙计、佣工):送来的礼物都回了。7.指事情、动作的次数:来了一回。听过两回。那是另一回事。8.说书的一个段落,章回小说的一章:一百二十回抄本《红楼梦》。9.回族:回民。10.姓。11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: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。书报阅后,请放回原处。
电:1.物质的一种属性。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,在正常情况下,原子中正负电量相等,因而整个物体被认为是不带电的或中性的。当它们由于摩擦等原因失去一部分电子时,就带正电;获得电子时,就带负电。2.触电:电了我一下。3.电报;打电报:来电。电告。4.指闪电:雷电交加。
激:1.(水)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:江水冲到礁石上,激起六七尺高。激起了一场风波。2.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:他被雨水激着了。3.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: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激一激。4.使发作;使感情冲动:刺激。激怒。劝将不如激将。故意拿话激他。5.(感情)激动:感激。激于义愤。6.急剧;强烈:激战。激流。偏激。7.姓。
“风回电激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描述的是一种迅疾而不可阻挡的势头,就像狂风突然转向、闪电骤然劈落。比如在体育比赛中,选手突然加速冲刺,观众可能会感叹:“他这一跑真是风回电激,对手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!”这种爆发力不仅存在于竞技场,生活中某个灵光乍现的瞬间,也可能让人感受到类似的冲击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的行动?这其实反映了中文表达的生动性。古人观察天地变化,将风的回旋与电的疾速结合,创造出既抽象又具象的意象。就像现代人用“开挂”形容超常发挥,成语的诞生同样源于对现实的提炼。
试想一个创业团队连夜赶工的场景。凌晨三点的办公室里,键盘敲击声连成一片,咖啡杯在桌上排成直线。负责人突然拍桌站起:“我们的方案需要风回电激的突破!”这句话瞬间点燃全场——这里既强调速度,更暗示着打破常规的锐气。这样的用法,比单纯说“加快进度”更有画面感。
不过要注意,疾风闪电虽猛,却难持久。我观察到很多年轻人追求“爆发式成长”,结果反而陷入疲惫循环。就像台风过境后总需要时间重建,持续进步的关键或许在于把握节奏:该冲刺时风回电激,该沉淀时静水深流。这种动态平衡,可能比单纯追求速度更重要。
再举个反例。某科技公司为了抢占市场,三个月内推出二十款新产品。表面看确实风回电激,实则缺乏核心技术的深耕。后来者居上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势能不仅来自速度,更需要明确的方向。就像江河奔涌,既要湍急,也要知道最终流向大海。
回到成语本身,它更像面镜子,映照出我们对效率的永恒追求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既需要风回电激的执行力来抓住机遇,也要警惕被速度绑架的焦虑感。或许最好的状态是:心中有闪电划破长空的锐利,脚下有疾风掠过原野的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