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ēng
  • yán
  • zhú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ēng yán kè zhú

成语解释:风檐:科举时代的考场。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,时间紧迫,十分艰苦

成语出处:清·钮琇《觚剩·五经中式》:“查林二公乃能于风檐刻烛时,立就二十三艺,洵未易才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風簷刻燭

英文翻译:Candle carved on the eaves of the wind

风檐刻烛的意思
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”,讽刺。

檐:1.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:房檐。廊檐。檐下。檐前。2.某些器物上形状像房檐的部分:帽檐儿。

刻:1.雕刻:刻图章。2.计算时间的单位。用钟表计时,十五分钟为一刻。古代用漏壶记时,一昼夜共一百刻。3.时间:即刻。立刻。4.形容程度深:深刻。刻苦。5.刻薄:尖刻。苛刻。6.同“”。

烛:1.蜡烛:火烛。花烛。2.照亮;照见:火光烛天。洞烛其奸。3.俗称灯泡的瓦数为烛数,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的灯泡。

成语评论

风檐刻烛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的场景其实很生动。想象一下:古人在破旧的屋檐下,借着微弱烛光读书写字。风雨可能从屋檐的缝隙漏进来,烛火也摇摇晃晃,但那人依然专注地学习。这种画面感是不是立刻让你感受到一种“条件艰苦但坚持努力”的劲儿?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这成语还有意义吗?”举个真实例子——疫情期间,许多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。有的孩子家里网络不稳定,甚至要爬到屋顶找信号,手机屏幕小到看不清板书,但他们依然按时交作业、参加考试。这种“当代版风檐刻烛”不正是同一种精神的延续吗?

职场中也不乏类似场景。比如创业初期的小团队,挤在简陋的共享办公室,用二手设备熬夜赶方案。桌子不够用就把纸箱叠起来当桌子,空调坏了就靠小风扇硬撑。这些看似狼狈的片段,往往成为团队日后最骄傲的回忆。

我常在想,现代人虽然不用直面漏风的屋檐,但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“风雨”。可能是996的工作压力,或是跨界转型的知识焦虑。当我们抱怨环境不够完美时,或许该想想——重要的从来不是环境本身,而是我们如何与环境共处。就像成语里的烛光,微弱却执着,反而让黑暗中的文字更加清晰。

这种精神最打动人的地方,在于它超越了物质条件。去年拜访山区小学时,看到孩子们把矿泉水瓶剪开当笔筒,旧日历背面当草稿纸。他们眼睛里的光亮,和城市重点中学配置的电子黑板前学生的专注神情,本质上并无区别。或许“风檐刻烛”真正要传递的,是对知识纯粹的热爱,以及突破现实局限的勇气。

下次遇到困难时,不妨把这个成语具象化:你的书桌就是那方漏风的屋檐,手头的难题就是跳动的烛火。风雨或许会让火焰颤抖,但颤抖的光影里,藏着破局的关键。当灯光重新亮起时,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——这大概就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暗号。

"风檐刻烛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