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ng mǐ yún zhēng
成语解释:风靡:风行;蒸: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出现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·总论》:“况八纮既奄,风靡云蒸,抱玉者联肩,握珠者踵武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事物等
繁体字形:風靡雲蒸
英文翻译:Steaming in the clouds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靡:[mí]浪费:靡费。奢靡。[mǐ]1.倒下:望风披靡。2.没有:靡事不为(什么工作都干)。
云:1.说:人云亦云。不知所云。2.表示强调:岁云暮矣。3.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、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。4.指云南:云腿(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)。5.姓。
蒸:1.液体受热转化成气体上升:蒸发。水蒸气。2.一种烹饪方法。利用沸水的热气使物品变熟、变热:蒸馒头。把冷饭蒸一下儿。
“风靡云蒸”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抽象,但它其实描述的是事物像风吹过草木、云气升腾一样迅速流行起来的场景。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最近某短视频平台上突然火起来的“手势舞”,原本只是几个年轻人随手拍的创意,结果一周内相关视频播放量破亿,街头巷尾都有人模仿——这不正是“风靡云蒸”的生动写照吗?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有些事物能像坐火箭一样蹿红?举个反例对比更清楚。去年某网红餐厅推出“发光汉堡”,开业当天排队三小时,但三个月后就门庭冷落。反观今年春天火起来的“阳台种菜热”,不仅社交平台话题量持续增长,还带动了种子销量同比上涨200%。“风靡云蒸”的关键在于是否触动了大众的深层需求,就像种菜热击中了都市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,这种共鸣让它像云气遇热自然升腾。
个人观察发现,真正的“风靡云蒸”往往伴随着价值升级。比如国潮服饰的兴起,初期可能因为新颖的设计元素吸引眼球,但要让这股风潮持续“蒸腾”,需要像某汉服品牌那样,既保留传统纹样又改良日常穿着的舒适度。这就像蒸馒头,火候到了还要持续给温,才能让面团真正发起来。
有趣的是,“风靡云蒸”现象在科技领域尤为明显。还记得区块链概念刚普及时,相关讨论如同燎原之火,但大浪淘沙后,真正沉淀下来的是那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。这提醒我们,面对突如其来的热潮,既要保持敏锐的嗅觉,也要像品茶师辨茶香那样,分辨哪些是转瞬即逝的泡沫,哪些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真味。
当我们在直播间看到某农产品半小时售罄十万单,在商场遇见汉服体验馆排起长龙,在朋友圈刷到全民健身打卡时,这些鲜活的画面都在诠释着“风靡云蒸”的现代版本。它们告诉我们:在这个信息高速流动的时代,真正的好东西就像春日的蒲公英,乘着合适的风向,就能把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