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i shū zǒu xí
成语解释:迅速地书写文件。
成语出处:唐·李白《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》诗:“绣衣貂裘明积雪,飞书走檄如飘风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官场等
繁体字形:飛書走檄
英文翻译:Flying books
飞:1.(鸟、虫等)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:飞蝗。鸟飞了。2.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:飞行。明天有飞机飞上海。3.在空中飘浮游动:飞云。飞沙走石。飞雪花了。4.形容极快:飞奔。飞跑。飞涨。5.挥发:盖上瓶子吧,免得香味儿飞了。樟脑放久了,都飞净了。6.意外的;凭空而来的:飞灾。飞祸。流言飞语。7.姓。
书:1.写字;记录;书写:书法。大书特书。振笔直书。2.字体:楷书。隶书。3.装订成册的著作:一本书。一部书。一套书。丛书。新书。古书。书店。4.书信:家书。书札。5.文件:证书。保证书。说明书。挑战书。白皮书。6.姓。
走:1.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:行走。走路。孩子会走了。马不走了。2.跑:奔走。3.(车、船等)运行;移动;挪动:钟不走了。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。你这步棋走坏了。4.趋向;呈现某种趋势:走红。走热。5.离开;去:车刚走。我明天要走了。请你走一趟吧。把箱子抬走。6.指人死(婉辞):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。7.(亲友之间)来往:走娘家。走亲戚。他们两家走得很近。8.通过: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。9.漏出;泄漏:走气。走风。说走了嘴。10.姓。
檄:1.檄文:羽檄(古时征兵的军书,上插鸟羽)。2.用檄文晓谕或声讨:檄告天下。
提到“飞书走檄”,许多人可能对这个成语感到陌生。它字面意思是“快速传递的文书”和“紧急发布的公告”,通常用来形容消息传递迅速或行动反应敏捷的场景。比如公司突然接到客户投诉,团队立刻召开会议讨论解决方案,并同步向各部门发送调整流程的通知——这种“发现问题、快速响应、传达指令”的过程,就能用“飞书走檄”来形容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?”其实它的核心在于“高效沟通”。古代用快马传递军情,如今我们发微信、写邮件本质上做着同样的事。某次公司服务器突发故障,技术部一边抢修一边用企业微信同步进展,市场部立即调整宣传计划,整个过程从发现问题到全员响应只用了半小时。这种环环相扣的协作,正是“飞书走檄”的生动写照。
成语中的“飞”和“走”特别值得玩味。我观察到,现代职场中真正高效的团队往往具备两个特点:信息透明化与决策短链路。就像去年参与过的跨境电商项目,当物流延迟的消息通过系统自动推送给所有相关部门时,采购组立即调整备货计划,客服团队同步更新话术,比传统层层汇报的模式节省了至少两天时间。
或许有人疑惑:“速度快是否意味着质量打折扣?”这里存在一个认知误区。真正的“飞书走檄”强调的是传递效率,而非压缩思考深度。就像急诊科的医生,既要快速接收患者信息,又要在有限时间内做出精准判断。去年亲眼见证的社区防疫案例中,志愿者们三小时内完成物资调配方案,同时确保每户特殊需求都被记录,这种“快中有细”的操作反而提升了整体服务质量。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这个成语给我们带来新启发:传递速度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构建畅通的信息渠道。就像古时的驿站网络,现代企业需要的不是单纯追求“快”,而是建立能让重要信息精准抵达的通道。当重要通知能跳过冗余环节直达执行层,当反馈建议可以无障碍回流到决策端,这才是“飞书走檄”在当代的真正价值。
最后不妨思考:在追求效率的同时,我们是否给予了信息接收方足够的消化空间?毕竟,再快的箭矢也需要靶心作为目标。或许未来更需要的是“飞书走檄”与“沉淀思考”的平衡之道,让每个指令既能快速传达,又能稳稳落地生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