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i liáng wǎn mò
成语解释:同“飞刍挽粟”。
成语出处: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既而一讨浑庭,三驾辽泽,天子亲伐,师兵大举,飞粮挽秣,水陆交至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迅速运送粮草
繁体字形:飛糧輓秣
英文翻译:Flying grain for hay
飞:1.(鸟、虫等)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:飞蝗。鸟飞了。2.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:飞行。明天有飞机飞上海。3.在空中飘浮游动:飞云。飞沙走石。飞雪花了。4.形容极快:飞奔。飞跑。飞涨。5.挥发:盖上瓶子吧,免得香味儿飞了。樟脑放久了,都飞净了。6.意外的;凭空而来的:飞灾。飞祸。流言飞语。7.姓。
粮:1.粮食:杂粮。口粮。粮仓。2.作为农业税的粮食:钱粮。公粮。完粮。3.姓。
挽:1.拉;牵:挽弓。挽手。挽车。2.设法使好转或恢复:挽救。挽回。3.追悼死者:挽歌。挽联。4.向上卷起:挽起裤脚儿。5.同“绾”。
秣:1.牲口的饲料:粮秣。2.喂牲口:秣马厉兵。
“飞粮挽秣”这个词听起来像是古代打仗的专用术语,但放在今天真的用得上吗?举个例子:一家创业公司临时接到大订单,团队连夜协调物流、调集原材料,老板感慨道:“这次真是飞粮挽秣,全靠各部门紧急支援才能准时交货。”这里没有马匹粮草,但“快速调配资源”的核心逻辑完全相通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“雪中送炭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两者都讲援助,但“飞粮挽秣”更强调行动的速度和系统性。就像去年台风登陆时,地方政府三小时内就完成避难所物资投放,这种成体系的快速响应,用“飞粮挽秣”形容比单纯说“帮忙”更精准。
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现代社会的协作网络。上周朋友家装修遇到瓷砖断货,装修队长同时联系了五家供应商,第二天就凑齐了不同批次的库存。这种民间版的“飞粮挽秣”,其实每天都在不同领域发生——关键不在于运送什么,而在于资源整合的效率。
换个角度想,这个词还能用在个人成长中。比如备考时突然发现知识漏洞,立刻整理错题集、找老师答疑、调整复习计划,这种自我拯救的过程,何尝不是给自己的“飞粮挽秣”?它提醒我们:应对突发状况时,既要快又要准,就像古时军队保证后勤那样经营自己的人生补给线。
观察身边的商业案例会发现,那些能灵活调配资源的企业往往更具韧性。某奶茶品牌在暴雨天推出“骑手互助定位”功能,让配送员互相交接订单,既保证配送时效又避免重复跑单。这种创新本质上就是数字时代的“飞粮挽秣”,用科技手段让资源流转更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