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ēi
  • shāng
  • zǒu
  • zh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ēi shāng zǒu zhēng

成语解释:犹言飞觥献斝。

成语出处: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四折:“一个待咏月嘲风,一个待飞觞走斝,谈些古是今非,下学上达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用于聚饮

繁体字形:飛觴走走

英文翻译:cup after cup

飞觞走斝的意思

飞:1.(鸟、虫等)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:飞蝗。鸟飞了。2.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:飞行。明天有飞机飞上海。3.在空中飘浮游动:飞云。飞沙走石。飞雪花了。4.形容极快:飞奔。飞跑。飞涨。5.挥发:盖上瓶子吧,免得香味儿飞了。樟脑放久了,都飞净了。6.意外的;凭空而来的:飞灾。飞祸。流言飞语。7.姓。

觞:古代称酒杯:举觞相庆。

走:1.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:行走。走路。孩子会走了。马不走了。2.跑:奔走。3.(车、船等)运行;移动;挪动:钟不走了。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。你这步棋走坏了。4.趋向;呈现某种趋势:走红。走热。5.离开;去:车刚走。我明天要走了。请你走一趟吧。把箱子抬走。6.指人死(婉辞):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。7.(亲友之间)来往:走娘家。走亲戚。他们两家走得很近。8.通过: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。9.漏出;泄漏:走气。走风。说走了嘴。10.姓。

斝:古代饮酒器。圆口,平底,三足。

成语评论

飞觞走斝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雅,但实际生活中怎么用呢?举个场景:公司年会上,同事们围成一圈,红酒白酒轮番上阵,酒杯碰得叮当响,有人笑着喊:“今天真是飞觞走斝,不醉不归啊!”这时候大家就会心一笑——原来这四个字就是形容这种酒杯飞来飞去、尽情畅饮的热闹场面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种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喝酒场合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描写老友聚会,可以这样写:“二十年的同窗重逢,火锅店里蒸汽腾腾,玻璃杯装着啤酒来回传递,颇有几分飞觞走斝的江湖气。”这里虽然没出现传统酒器,但那种你来我往的亲密氛围完全契合成语意境。

我曾在乡村婚礼上见过更鲜活的例子。主人家摆出三十桌流水席,锡壶装的米酒在席间流转,新郎挨桌敬酒时,有位老先生感叹:“现在的年轻人办喜事,倒比古书里写的飞觞走斝还热闹!”这句话既点出了场面的欢腾,又带着跨时代的对比趣味。

值得思考的是,这类相对冷门的成语如何焕发新生?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找到传统意象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。就像我们虽然不再用青铜酒器,但聚会时传递饮料的亲密感从未改变。下次同学聚餐时,不妨试试指着桌上传递的奶茶打趣:“咱们这也算新时代的飞觞走斝吧!”既活跃气氛,又让文化记忆悄然延续。

语言就像陈年佳酿,老成语装新酒,反而能品出别样滋味。当我们在KTV里举着话筒高歌,在露营时传递着保温杯,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,不正是“飞觞走斝”精神在当下的生动诠释吗?或许这就是汉语的魅力——千年前的文字,依然能映照今人的悲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