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i móu diào bàng
成语解释:亦作“飞谋荐谤”。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。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》:“二寇患公居间,为己不利……则飞谋钓谤,以间染我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
繁体字形:飛謀釣謗
英文翻译:Fly to seek slander
飞:1.(鸟、虫等)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:飞蝗。鸟飞了。2.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:飞行。明天有飞机飞上海。3.在空中飘浮游动:飞云。飞沙走石。飞雪花了。4.形容极快:飞奔。飞跑。飞涨。5.挥发:盖上瓶子吧,免得香味儿飞了。樟脑放久了,都飞净了。6.意外的;凭空而来的:飞灾。飞祸。流言飞语。7.姓。
谋:1.主意;计谋;计策:阴谋。足智多谋。2.图谋;谋求:谋生。谋害。为人类谋福利。3.商议:不谋而合。4.姓。
钓:1.用钓饵诱鱼或其他水生动物上钩:钓鱼。钓虾。2.比喻用手段取得(名利):沽名钓誉。
谤:攻击人,说人坏话:毁谤。诽谤。
说到“飞谋钓谤”这个成语,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。它最早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指用谣言或诡计陷害他人,如今更多用来形容暗中散布不实信息、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。比如:“公司里有人飞谋钓谤,故意夸大同事的失误,导致团队氛围紧张。”这种情况下,谣言就像隐形的刀,伤人于无形。
有人可能会问:飞谋钓谤和普通八卦有什么区别?其实关键在于意图。普通八卦可能只是闲聊,而飞谋钓谤带有明确的攻击性目的,比如争夺利益或掩盖自身问题。就像电视剧里常见的桥段:反派角色为了上位,偷偷向领导传递竞争对手的“黑料”,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飞谋钓谤。
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?我曾亲眼见过一个案例:某小区业主群里,有人匿名指控业委会成员贪污,却拿不出任何证据。后来大家发现,造谣者其实是想搅乱选举。这让我想到,面对飞谋钓谤时,保持理性核查比立即站队更重要。就像拿着放大镜看画,离太近只能看到色块,退后几步才能看清全貌。
值得讨论的是:为什么现代社会飞谋钓谤更容易传播?我想这和信息爆炸有关。现在一条朋友圈三小时能传遍半个城市,而古人造谣还得挨家挨户敲门。但换个角度看,信息的透明化也让真相更容易浮出水面。就像往浑水里扔明矾,虽然一时浑浊,沉淀后反而更清澈。
如果发现自己被飞谋钓谤攻击,除了法律手段,或许可以试试“透明策略”。有位创业者朋友的经验很有意思:当对手散布他公司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时,他直接开放财务数据供合作伙伴查阅,谣言反而成了免费广告。这就像武侠小说里的“乾坤大挪移”,把攻击力道转化成自身助力。
说到底,飞谋钓谤终究是饮鸩止渴的手段。它或许能带来短期利益,但长期来看,既消耗信任成本,又可能反噬自身。就像用纸片搭桥过河,看似取巧,终究经不起风浪。与其费心编织谣言网,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实力上,毕竟阳光下的成长比阴影里的算计更有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