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sù xiāng jiān
成语解释: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。
成语出处:汉 应劭《风俗通 两袒》:“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……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:‘定所欲适,难指斥言者,偏袒令我知之。’女便两袒,怪问其故。云:‘欲东家食,西家宿。’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食宿相兼
英文翻译:A mixture of food and predation
食:[shí]1.吃。特指吃饭:食肉。废寝忘食。2.吃的东西:面食。小鸡觅食。丰衣足食。3.供食用或调味用的:食糖。食盐。4.人所见到的日、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:日食。月食。[sì]拿东西给人吃。[yì]用于人名,如郦食其(jī)(汉朝人)。
宿:[sù]1.夜里睡觉;过夜:宿舍。宿营。露宿。夜宿荒野。2.姓。3.旧有的;一向有的:宿疾。宿志。4.年老的;长期从事某事的:耆宿。宿将(jiàng)。[xiǔ]用于计算夜:住了一宿。谈了半宿。三天两宿。整宿没睡。[xiù]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:星宿。二十八宿。
相:[xiāng]1.互相:相像。相识。相距太远。不相上下。2.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:实不相瞒。好言相劝。3.姓。4.亲自观看(是不是合心意):相亲。相中。[xiàng]1.相貌;外貌:长相。聪明相。可怜相。狼狈相。2.物体的外观:月相。金相。3.坐、立等的姿态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4.相位。5.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,每个绕组叫做一相。6.相态。7.观察事物的外表,判断其优劣:相马。8.姓。9.辅助:吉人天相。10.宰相:丞相。11.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12.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:傧相。
兼:1.把两份并在一起;加倍:兼旬(二十天)。兼程。2.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:兼职。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
“食宿相兼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吃饭和住宿一起解决”,但实际用法更偏向“两件事同时兼顾”。比如有人问:“你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,忙得过来吗?”可以回答:“虽然累点,但食宿相兼嘛,工作和家庭都得顾上。”这时候成语就生动地体现了“平衡不同需求”的核心含义。
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“食宿相兼”这种老说法?其实换个角度看,这正是成语的魅力——用四个字就能说清现代人天天遇到的难题。像同事小张最近报了个编程网课,白天正常上班,晚上熬夜学习,这种状态不就是典型的“食宿相兼”吗?不过要注意的是,这种状态偶尔应急可以,长期硬扛容易透支身体。
有人担心同时处理多件事会降低效率,这和成语的积极意义是否矛盾?我觉得关键在于“相兼”的智慧。比如健身时听播客、通勤路上背单词,这种组合式操作才是真正的现代版“食宿相兼”。重点不是机械地叠加任务,而是找到能产生协同效应的组合方式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很多自由职业者把工作室和起居室合并,工作台旁边就是咖啡机和折叠床。这种物理空间的“食宿相兼”反而让他们在专注工作和放松休息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。可见这个成语的底层逻辑,本质上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追求效益最大化。
说到底,“食宿相兼”能流传千年,正是因为它触达了人类永恒的生存课题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定义“兼顾”的标准——不必苛求面面俱到,而是像调鸡尾酒那样,把不同元素按合适比例调配,调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