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í
  • dān
  • jiā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í dān jiāng hú

成语解释: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,用箪盛饭,用壶盛水,进行犒劳。语本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”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状语;指军民关系

繁体字形:食簞漿壺

英文翻译:Cauldron of food sheath

食箪浆壶的意思

食:[shí]1.吃。特指吃饭:食肉。废寝忘食。2.吃的东西:面食。小鸡觅食。丰衣足食。3.供食用或调味用的:食糖。食盐。4.人所见到的日、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:日食。月食。[sì]拿东西给人吃。[yì]用于人名,如郦食其(jī)(汉朝人)。

箪: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饭用的器具。

浆:[jiāng]1.较浓的液体:豆浆。泥浆。纸浆。粉浆。2.用粉浆或米汤浸纱、布或衣服使干后发硬发挺:浆洗。衬衫领子要浆一下。[jiàng]同“”(jiàng)。

壶:1.陶瓷或金属等制成的容器,有嘴儿,有把儿或提梁,用来盛液体,从嘴儿往外倒:茶壶。酒壶。喷壶。2.(Hú)姓。

成语评论

“箪食壶浆”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听过,但具体该怎么用呢?比如:“村民箪食壶浆迎接救灾队伍,场面令人感动。”这里的“箪食壶浆”生动描绘了百姓用简单食物热情待人的场景。但问题来了:这个成语的核心意义到底是什么?

其实它的重点不在食物本身,而是通过具体物品表达心意。就像现代人给加班同事带杯咖啡,看似普通,传递的却是关怀。比如一位创业者回忆:“创业初期团队挤在车库工作,邻居常送来自制点心,简直是当代版箪食壶浆。”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,正是成语的生命力所在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都用外卖了,这个成语还有存在价值吗?观察发现,疫情期间居民给志愿者送自制餐食,短视频平台涌现大量这类温暖画面。这说明只要存在真诚的情感传递,无论是竹篮陶罐还是保温饭盒,都能延续“箪食壶浆”的精神内核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使用这类典故时要避免刻意复古。比如描写老师家访,写成“家长箪食壶浆相迎”就显得违和,但若说“准备了家常菜热情招待”,既保留成语精髓又符合现代语境。语言就像活水,既需守护传统内涵,也要顺应时代流淌。

从个人视角看,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真诚的关怀往往藏在生活细节里。就像老家亲戚每年寄来的手工腊肠,包装简陋却饱含牵挂。这种最朴素的表达方式,或许正是中华文化里“礼轻情意重”的生动写照。

"食箪浆壶"的相关成语